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看吧!
商鞅变法无疑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他成功地帮助秦国变得强大,逐渐拥有统一世界的力量,他的变法也影响了几千年后的封建政权。
更重要的是,商鞅的改革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被废除,而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并已深入封建政权的骨子里。这种改革确实值得称赞。
然而,后人对商鞅的变法也有一些疑问。例如,现代人仍然无法理解他变法的一些内容。例如,商鞅变法后,规定父子兄弟不能住在一起。
商鞅的想法非常适合现代。现在很多孩子很早就和父母分开了,但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很少。
毕竟,孩子们长大了,独立出去是正常的。当时,商鞅这样做有点不人道。毕竟,在古代,大家庭基本上住在一起。商鞅的政策无疑会对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img]564430[/img]
那为什么商鞅要求父子兄弟禁止同居呢?
事实上,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同住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增加税收。
一个国家的实力取决于人口和税收,但不是人口多了税收就上来了。在古代,许多政权是按户籍征税的。隐瞒人口和税收是很常见的。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还没有正式进入先进的文明时代,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的习俗,政权也没有后代那么强大。
因此,许多国家的税收确实很低,就像楚国一样,基本上属于联邦制度的国家,国君的政令无法传达到地方。
商鞅来秦之前,秦位于西部,也不是发达富裕的地方,秦人口有限,也非常贫穷落后。
增税是让秦富强的关键,但如果继续按原户籍征税,秦大小部落,他们往往住在一起,户籍属于一个,数百人的家庭只能按几个户籍征税。
现在他们隐藏了大量的税收人口,分割了这些宗族部落,秦国的实际税收基数并不多。
让父子兄弟住在不同的家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税手段。他们都是独立的,家庭数量会增加,所以税收基数会大大增加,原本隐藏的人口会被释放。
他们可以使用更多的人,无论是政府征税还是征收兵役。
后来看到秦能频繁发动战争,国家的动员能力如此之强,与商鞅的分户政策有关。后来,像隋朝这样的朝代也遵循了商鞅的想法。
第二,瓦解地方宗族的势力。
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政权国家,即使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最强的明清,也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
在先秦时期,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当地的宗族豪强往往是以同姓为基础的。也许一个村庄是一个宗族集体。
宗族中的长老和其他人负责家庭事务。他们有很大的权力。如果朝廷想与他们接触,他们必须通过这些人。他们不仅可以掌握家庭纳税、兵役的分配,还有自由执法的权力。
他们可以掌握族内人民的生死,动员族内武装力量。商鞅来到秦国,发现秦国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宗族力量强大,经常打架。
这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族势力火并,在古代为了争夺资源而战,宗族战斗是很常见的。
一旦发生战斗,往往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这样,国家的人口将受到极大的损害。男人是非常重要的劳动生产力。秦国人口较少。此外,频繁的战斗极大地阻碍了朝廷对当地的控制。
商鞅用这种方式慢慢分化了宗族的实力,让父子兄弟住在不同的家里。他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独立后,很难形成地方势力。
[img]564431[/img]
当然,商鞅的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在古代,人们的流动性非常有限。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呆在那里,不可能出去。
即使分开生活,这些人也住在同一个地区,所以他们仍然会形成强大的宗族力量。
但无论哪个朝代,地方宗族的势力都无法完全解决,商鞅的政策只能尽可能削弱这些宗族的实力,提高秦政府的动员能力。
当然,宗族的弱化也逐渐增强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在宗族力量强的地方,人们的国家意识不够强。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家庭,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
秦国以前打过仗,战场上逃兵的比例很高,也被嘲讽为内斗内行,外战外行。
分居后,他们的宗族意识会被削弱,这样他们就会寻求政府的庇护,他们的国家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中央集权的国家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也就是说,他们的人民国家意识非常强。然而,像楚这样地方势力太强的国家并不是很团结,很容易分化和崩溃。
在商鞅变法中,很多政策都是针对秦国的宗族势力,这也是社会转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障碍,宗族存在意义重大。
在原始社会,没有宗族群体,人类可能很难生存,但在封建时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但政府不会完全消灭宗族,它们被削弱并演变成政府统治地方的工具。
商鞅变法中的父子兄弟禁止同居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