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钱桂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钱桂仁,安徽桐城人,和太平军头号叛将程学启是老乡。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率兵西征长江中游,攻入安庆,经皖南腹地。这时,钱桂仁和他的兄弟钱百春来到西征太平军,后来隶属于李秀成。不久,钱百春叛变投降,担任后卫(排长)。
兄弟投降清朝,钱桂仁继续留在太平天国。1861年初,李秀成率军东征苏常,建立苏南根据地,钱桂仁担任常熟守将,配合侯玉田守城。不久,侯玉田调回太平,钱桂仁担任守城主,开始投降。
钱桂仁计划投降的原因有很多,导火索是科举考试。在守卫常熟时,钱桂仁以“四书五经”命题,违背洪秀的全意,违反崇拜上帝的教义,受到谴责,非常不满。
1861年11月,李秀成率军攻打杭州,调动苏州、太仓、无锡、常熟、昆山等地军队增援前线。钱桂仁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所以他计划第一次投降。钱桂仁找到常熟地主徐少云,要求他联系江苏巡抚薛焕,表示愿意向法院投降,并协助官方军队摧毁“小偷”。
为了表达投降的诚意,钱桂仁暗中联系了苏州、太仓、昆山等地的动摇分子,“与苏州、太仓、昆山等城市联手,同时献地投诚。如果有意见不一致,大家都会惩罚他们。”不幸的是,钱桂仁失去了计算。
李秀成得知后方基地不稳定,将杭州军交给表弟李世贤主持。他星夜兼程,赶回苏州大本营指挥。李秀成一回来,苏州、太仓、昆山等地的“动摇分子”就不敢轻举妄动,钱桂仁的投降一事无成。
[img]563990[/img]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带领13位王子20万军队从苏州返回天京,参加雨花台战役。钱桂仁计划第二次叛变,并与高永宽合作。钱桂仁还是让徐少云出去联系江苏巡抚李鸿章,计划献给常熟和苏州。此时,淮军的接头人是程学启,也就是他的家乡。
钱桂仁、李鸿章、程学启三位村民“合作”,苏南基地再次遇到危险。雨花台战争结束后,李秀想实施“北进攻南”的战斗计划,但由于苏南大本营的紧急情况,她不得不回去处理。12月底,李秀成回到苏州,逮捕了李文兵和徐少云,并在公共场合被杀。
这时,罗国忠叛变投降,献给常熟,钱桂仁趁机“扔锅”逃脱。李秀成也知道钱桂仁心怀二心,但考虑到他手里兵马众多(3万左右),不容易动手,所以没有发作。
[img]563991[/img]
1863年12月,纳王高永宽和比王武贵文杀死了慕王谭绍光,并在苏州投降。结果,李鸿章背信弃义,在宴会上处决了“苏州八叛将”,并屠杀了4万多名太平军,他们在城市里放下了武器。这是苏州的杀戮,受到了舆论的批评。
八大叛降死后,李秀成扮演天王,封钱桂仁为比王,加官进爵。然而,钱桂仁并不感激戴德,而是继续计划第三次投降。当然,结果以失败告终,他遇到了对手。
李秀成让他协助守卫杭州和余杭,与陈炳文和王海洋合作。此时,钱桂仁秘密联系了杭州、余杭等“动摇分子”,并计划将这座城市献给左宗棠。谁知道呢,王海洋是一个残酷的角色,有投降倾向,都被处决了,挂在城市的首位。这样,钱桂仁就害怕了,暂时停止了活动。
1864年3月,陈炳文、汪海洋决定退出杭州、余杭,前往江西、福建征集粮食,然后返回天京参战,解除京师之围。钱桂仁得知这个消息,第四次计划投降。就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出现了。
太平军主力撤退后,钱桂仁带兵马跪在道路两旁,“请求”湘军接受投降。为了扩大势力,左同意钱桂仁投降,并向朝廷发挥作用,授予他四品都司,相当于团长。
钱桂仁第四次成功投降,立即改名为“安邦”,对清朝表示忠诚,为朝廷摧毁太平天国,建立战争成就。当然,钱桂仁不能“安邦”,甚至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
1866年1月,王海洋率领太平军主力与左宗棠湘军在嘉应州作战。钱桂仁渴望立功,踏上战马,勇敢地杀了他。叛徒冲锋时,太平军特别生气,于是围攻钱桂仁,将他砍下马,砍下头。
钱桂仁被杀,太平军报仇,士气高涨。不幸的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叛徒丁太阳告诉清军康王王王海洋的位置。原太平军降将黄少春指挥所的“洋枪队”向黄旗射击,王海洋被击中头部,在战场上死亡。
钱桂仁:为什么李秀成的部下将军四次计划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