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道光皇帝总会想起电视上的形象,那就得给大家详细说说。
道光皇帝,一个没有引起后人注意的皇帝,毕竟资质平平,一生都没有做出像样的贡献。当然,后人会记住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节约”。道光帝每天早上吃几个鸡蛋和一碗粥,然后穿着补丁龙袍上班。他不时教官员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时刻牢记在心。故宫的门坏了,他舍不得换新的,太贵了,只好修补继续使用。除了崇祯皇帝,估计没有人敢和道光的节俭相比。然而,命运对他非常不公平。除了他幸运地成为皇帝,他一生中再也没有幸运的事情了;他统治期间发生了一些灾难性事件,这真的很有趣。
[img]563131[/img]
幸运宠儿:顺利继承清朝王位
道光帝(1782-1850年),也就是爱新觉罗琏宁,嘉庆皇帝生了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身份依然显赫。乾隆时期,十五兄弟嘉庆皇帝(永燕)没有资格继承大统。然而,他前面的兄弟要么过早死亡,要么英年早逝,要么不吃烟花。他很幸运成为了皇帝。明宁,嘉庆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兄弟早逝,他实际上是第一个长子,有继承大统的一般条件。然而,清朝的长子或长子通常混得很差,结局也很悲惨。楚英和英雄主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清朝不搞“长子继承制”,内斗太激烈。至于敏宁,估计他混得不好。虽然他曾经用鸟枪击退天理教徒对紫禁城的进攻,但他的资质平平,现在的皇后不是他的母亲。嘉庆死后,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密诏实际上“不见了”,遗诏也没有找到。谁来到位,大家都没有主意。此时,孝和瑞皇后深知大义,不利用这个机会为儿子福利,而是口传嘉庆密诏,让敏宁继承大统,即道光皇帝。
不幸之一:乾隆和嘉庆留下了烂摊子,国家没钱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自欺欺人。当英国使者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到处都是乞丐”、"人民衣衫褴褛"。生活困难不重要。关键是乾隆还花了很多钱,“六次下江南”,“多次搞秋天”,花了很多白银,导致国库严重空虚。嘉庆时,虽然进行了“咸与维新”,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也是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政府用2亿多两白银镇压,财政几乎崩溃。@ 道光皇帝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国库空如也。然而,他的智慧太平庸,无法振兴清朝。@ 除了节约一路,他别无选择。然而,道光根本不了解市场和价格,经常被内务官员欺骗。一个普通的鸡蛋可以花四两银子,这使得道光不想吃鸡蛋。
[img]563132[/img]
不幸之二:政府腐败,官员无所作为,只磕头
皇帝的能力不好也没关系。如果朝廷高官能力出众,估计局势还有恢复的余地。在明朝中后期,即使皇帝不在乎,他也很愚蠢,但这个国家仍然运作得很好,有一群超级牛气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一人能搞定国家事务。遗憾的是,道光时期,清朝没有“名相”,首席军机大臣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是草包,一点本事都没有。比如国家重臣曹振勇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没有责任感。穆彰阿,人称“在位二十年,也爱才,也不贪,只是巧巧,以欺忽为务”。更不用说地方官员了,“说话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年年灾荒,年年报喜。道光自身能力有限,官员没有责任感和责任感。如果清朝没有灭亡,那将是不合理的。
不幸之三:英国挑起鸦片战争,中国迎来了千年未有的变化
自夏朝成立以来,中原王朝就习惯了“大国”的称谓,全世界都是中国,周边各邦沐浴天朝皇恩,分享和平繁荣。不幸的是,道光时期的清朝迎来了中原王朝从未见过的强大对手,即蔑视“中国”的思想,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海上殖民帝国,被称为世界霸主的大英帝国。1840年6月,维多利亚女王以“虎门卖烟”为借口,派出4000多名远征军来到广州,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面对现代装备的英军,八旗、绿营成了摆设,一触即溃,无招架之力。1842年,道光帝被迫同意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割让土地,赔偿巨款,开放港口;清朝帝国的威严被扫地,“中国”的地位受到冲击,可谓“千年未有的变化”。从此,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屠宰的对象。
总之,除了幸运地成为皇帝,道光一生都“非常不幸”。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贫穷,腐败,保守,愚蠢
、迷信充满了全国;朝廷成员平庸,没有责任感和责任感;但也遇到了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制造麻烦,使清朝的国际地位直线下降。然而,幸运的是,他没有遇到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爆发)。如果他看到清朝军队的八旗和绿营被一群用原始武器的崇拜上帝的教徒殴打,他可能会死得不安。
道光皇帝靠运气继承皇位后,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