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说到程学启
说起晚清时期的悍将,最让朋友印象深刻的估计是江忠源、李续宾、鲍超。江忠源,湖南新宁人,湘军创始人之一。他的“楚勇”勇敢善战。他率领800名壮士在雨衣渡设伏太平军,杀死南王冯云山,然后在庐州死亡。继江忠源之后,清军第二大“消防队长”李续宾在三河镇被英王陈玉成杀害。重庆奉节人鲍超一生经历了500多次战争,身受108处伤疤,堪称悍将中之悍将。然而,除了这三位将军,清军还有一位非常勇敢的将军,那就是淮军将军程学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杀死了太平军李秀成部的九名将军,并在攻打嘉兴时死亡。
[img]563146[/img]
安徽桐城人程学启(1829-1864年),晚清名悍将,屡立战功。早年,程学启家境贫寒,父母早逝,由程唯栋的母亲抚养长大,对养母非常孝顺。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开辟皖江根据地,附近贫困群众纷纷参军,程学启也是参军潮之一。加入太平军后,由于其勇敢的战斗,官职一路飙升,被称为“毕天豫”,可以单独招兵。@ 安庆守将叶芸来非常欣赏他,并将嫂子嫁给他为妻,以示恩宠和笼络。1860年5月,在陈玉成、李秀成东征苏常的同时,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围攻安庆,程学启奉命守卫北门营垒,阻击湘军。
位于长江北岸的安庆,东北有菱湖,西北有皖江,南面有长江,只有北面通集贤关是陆路要冲。除了勇敢的战斗,叶芸信任是程学启能守卫这里的关键。要知道,太平军水师实力弱,没有制江权,安庆补给更安全的通道是陆路,程学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事实证明,程学启很厉害,湘军吉字营再厉害,也无法突破北门营垒,安庆粮道畅通。然而,为了自身利益,程学启在安庆战役的关键时刻投降了曾国荃,并为湘军效力。1861年8月,程学启献上了北门“穴地攻城”的计划,引爆了城墙脚下的地雷,轰塌了几十丈城墙,然后亲自冒着枪林弹雨,从炮眼中杀入,安庆因此坠落。
获得安庆后,在曾氏兄弟的保奏下,程学启被授予从三品游击,送花羽,成为大清官员。随后,程学启跟随曾国荃攻占无为州、运曹镇、东关镇,立功颇多,升为三品参将,并被命令自立营头,扩军为开字营。1862年,李鸿章成立淮军,向安徽老乡程学启伸出橄榄枝,希望他能转到自己的指挥下,一起东征上海、江苏,建功立业。起初,程学启不同意,认为去上海和李秀成打架无疑会杀人。毕竟,李鸿章从来没有带过兵,也没有经验。后来,在孙云锦的劝说下,程学启意识到自己是安徽人,在以两湖人为主的湘军是混不开的。大丈夫当别成一队,怎么能俯仰因人呢?"为此,程学启加入了转投淮军,成为李鸿章指挥下的第一个骁将,在东南战场驰骋,杀敌无数。
[img]563147[/img]
1862年5月,程学启率领开字营的士兵跟随李鸿章东征,提前抵达上海。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被上海士绅嘲笑,说他们是“丐军”。他们没有战斗力,只是一群叫花子的人。李鸿章对此也很无奈,急需打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为此,程学启亲自带兵在青浦、嘉定、南汇等地与太平军激战,连战连捷,瞬间提升了李鸿章与淮军的威望。1863年11月,程学启用计拿下苏州,首先假装招抚高永宽等八将,让他们杀死守城主谭绍光,然后背信弃义杀死高永宽等八将。可以说,在苏州战役中,谭绍光、高永宽、吴贵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启发、张大洲、王怀武、王有为等九位太平军将领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中。可见程学启这个人真的够狠,杀人如麻。
程学启拿下苏州后,乘胜进攻嘉兴,兵锋所到,太平军全部败败。1863年12月21日,程学启终于扫清了嘉兴的外围防线,抵达了城市。然而,由于淮军连续几个月的激战,士兵们非常疲惫。虽然他们摧毁了城外的营地,但他们仍然无法打破城市。为此,程学启非常生气,直接下令斩杀临阵退缩,不愿继续功臣守卫姜宝胜,从而表明不赢嘉兴誓不罢休。1864年1月,程学启亲自出马,带着部下登城进攻,却被太平军用洋枪队击退,有点尴尬。二月,程学启表示严重不满,于是再次组建敢死队,并亲自带头冲向城市缺口。无奈,这次他没那么幸运了,太平军洋枪队直接将其爆头,击中头部左太阳穴。三月,程学启因脑浆崩流而死亡。
纵观程学启的征战生涯,他勇敢无敌,深受太平军、湘军、淮军的赏识。然而,程学启太残忍了。他不仅向前战友举起屠刀,而且比淮军更过分,尤其是在苏州。为此,李鸿章说:“君也降人也,可是为此而突然!有趣的是,甲午战败时,李鸿章又想到了程学启,说:“程方若在,何忧劲敌为。可以说,程学启虽然性格不好,但战斗还是很勇敢的。
程学启为什么曾杀死李秀成手下的九位将军投降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