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萧铣的故事吗?
在武德三年(620年)的十一月,江南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历史上稍有成就的农民起义军,似乎很多都摆脱不了内讧的死局,比如李密和翟让的内讧,太平天国的内讧。
事实上,内讧最基本的原因是领导人的性格。
李密杀翟让,因为李密性格多疑;石达离开,也是因为洪秀全的怀疑。
[img]560847[/img]
萧铣也是如此,这个人性格狭隘,爱猜疑。既想让大家为自己打天下,又怕给下属人马和权利后,下属反过来打自己。
他最初是岳阳的低级军官把他抱起来的。皇帝成立梁国后,虽然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封了国王,但这些人傲慢自大。令萧铣害怕的是,这些人特别喜欢杀人、杀人、跳舞和挥刀。
作为一名学者,萧铣曾经在穷的时候为别人抄书写字。现在他终于发展起来了,但他非常害怕有一天他无法控制这些下属,所以他发出了裁军的命令。
这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此外,周围还有林世宏和沈法兴。现在有李孝恭的唐兵马。现在裁军无疑等于自杀。不管人们有多愚蠢,他们都知道萧铣想夺取军事权力。
第一个不满是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所以他计划反叛。结果事情泄露了,萧铣斩了董景珍的弟弟。
弟弟去世时,董景珍在湖南长沙,手里拿着重兵。
[img]560848[/img]
萧铣担心董景珍也会谋反,于是立即派人飞往湖南长沙,赦免董景珍。
按说事情该结束了。
但萧铣却画蛇添足,又派人给董景珍下了第二道诏书。
董景珍非常感激第一道诏书;
董景珍很害怕第二道诏书。
第二道诏书是命令董景珍立即前往首都江陵,见萧铣。
同月初五,董景珍率领大军以湖南长沙投降唐朝,徐绍负责接受工作。
董景珍的反叛让萧铣非常恼火,更让他睡不着,徐绍收编了董景珍的兵马后,开始主动攻击自己。
当时,宜昌作为唐朝的边境地区,是王世充的郑国与萧铣的梁国交界处。王世充只要抓获越境的唐军民, 、萧铣以非法入境罪砍头。
徐绍反对他们:只要王世充被抓获 、萧铣的军民,却给钱给粮,然后送到移民局,然后派人护送到边境,让他们回家。
这样,由于徐绍的做法深得人心,从此王世充 、萧铣的散兵游勇不再非法入境。在徐绍的治理下,宜昌人民稳定团结,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一介书生萧铣成群雄之一,董景珍为何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