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时期的政治安排使陈浩非常有能力和才华,无论是官员还是知识。但这个人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喝得好,是那种必须喝醉的人。陈浩的父亲写信给他,强烈要求他戒酒,因为他担心他的儿子会耽误他的生意。
这可以算是陈镐的命了,对他来说,没酒的日子真的很无聊,可是父亲的命令又不能执行。经过深思熟虑,陈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的主意:他找到了几个工匠,让他们为自己做一个一次可以装两公斤以上的大酒杯。他还特意在酒杯内壁刻了八个字:“父亲戒酒,停三杯。表面上看,他说要遵守父命,只喝三杯,其实喝了三杯之后,已经喝了七斤酒,比原来还猛!听说后大家都笑他自欺欺人。
和陈浩一样,南明洪光帝也喝得很好,没有喝醉,所以他没有时间处理国家政府事务。奸臣利用他的特点,慢慢地开始独裁,使政府变得越来越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受人尊敬的理学大师刘宗周建议皇帝戒酒。
[img]561953[/img]
听了刘宗周的劝诫,贪杯好酒的弘光帝觉得有道理,立刻说:“为了爱卿,我不再喝酒了!”
可弘光帝刚说完这句话就后悔了,他脸上刚才还慷慨激昂的表情立刻变成了一副愁容。
刘宗周也明白,皇帝立即戒酒太难了,所以他主动“减少”要求,说:“如果陛下只喝一杯,那也没关系!”洪光帝遇到大赦,迅速同意:“听爱清的话,只喝一杯!”
[img]561954[/img]
为了让皇帝多喝一点,为他服务的太监换了一个大金爵。曾经发誓宣布戒酒的弘光帝没有拒绝,就拿起来喝了。但喝了一半后,他又不动了,只是把金爵放在桌子上。熟悉弘光帝脾气的太监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赶紧把金爵灌满。和上次一样,弘光帝只喝了半杯就不喝了,太监立刻倒满了...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弘光帝喝醉。
洪光帝作为一国之主,通过耍小聪明欺骗搪塞正直的大臣,令人心寒。所以,难怪洪光朝廷只存在了一年多。
为什么红光帝的南明只存在一年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