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朝的海禁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众所周知,明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中国人下海通商,这也是中国后来落后西方的重要原因。然而,在隆庆的第一年,在闭关锁国100多年后,明朝再次迎来了海洋开放的时代。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开放福建月港等沿海港口。
[img]560162[/img]
一百多年后,隆庆皇帝改变了明初以来的海禁政策?事实上,他有很多考虑因素。首先,明初实施海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国内人民与海上势力勾结,危害统治。然而,在隆庆时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围剿后,海上威胁大大减轻。因此,此时的开关,已经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开关也被迫无助。明朝隆庆时期,国库支出严重不足。如何增加朝廷收入已成为明朝君臣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重新开关和发展海外贸易是增加税收的重要途径。@ 开关也与隆庆皇帝自己的经历有关。与明朝前几位皇帝不同的是,隆庆皇帝在继位前与商人有很多接触,知道商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继位后,隆庆皇帝废除了一系列不合理的税收,大大减轻了商人的负担。为了激发商人的商业动力,隆庆皇帝出台了提高商人地位的政策,承诺做出重要贡献的商人可以载入史册。
[img]560163[/img]
隆庆开关后,大明王朝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数量达到了5亿两巨人。大量资金涌入明朝,也挽救了明朝的财政危机。隆庆末年,明朝的经济实力达到顶峰,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欧洲列强在美国掠夺的大部分白银都流入了中国。明朝经济实力的提高也缓解了阶级矛盾。一方面,明朝中央政府不再需要增加严厉的捐赠和杂税来增加朝廷的收入。另一方面,海外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纺织、造船、种植等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然而,不幸的是,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就去世了,后世继位的君主再也没有隆庆皇帝的能力和勇气了。
为什么明清皇帝在一百多年后改变了明初以来的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