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东北的历史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东北历史概述
说到东北三省,我们会想到东北的黑土地,民俗简单,产品丰富。四季分明,夏天是避暑的好地方,冬天是冰雪的天堂。回顾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有利于我们对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代经典就记载了“肃慎五北土也(肃慎是满洲人的祖先)”。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8世纪,分别建立了扶余国、高句丽国、渤海国等。8世纪以后,辽、金、元、明、清等地不同程度地控制着这里,可见东北的历史发展历史悠久。
如果讨论“明朝东北属于明朝领土还是藩国?”这个问题似乎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更有意义。因此,全文定义为明末后金政权。
国家和领土的概念
现代国家概念起源于西方,是一种进口产品。由于东方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国经常被视为“老板”,无论是政治、经济甚至地区边境,都是周边小国无法比拟的。这就导致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普天下不是王土,率土之滨不是王臣”的概念。这种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对自身实力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很难催生现代国家和边境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是,欧洲要复杂得多。超过一半的欧洲国家是城市国家,导致国家领土面积小,民族人口单一。在现代战争的刺激下,特别是拿破仑战争,现代国家的概念诞生并不断加强,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国家概念。这个概念是民族国家的概念。如果我们用这个概念来衡量明朝的东北,这似乎有点不合适,但也值得探索和思考。一是国家要有以下要素:领土、人民、政府和国际社会的认可。我们会发现,努尔哈赤崛起后,明朝和后金(包括清朝政权)都有上述四个要素。虽然明朝病入膏肓,但仍然幅员辽阔,控制着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政府机构,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后金(大清)政权也有这些特点。如果简单运用这个概念,也可以得出东北此时应该属于一个独立的国家,发展迅速。似乎有攻击性和取代明朝的潜力,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img]559989[/img]
朝贡制度与藩国
我们知道明朝政府和东北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当时,明朝在萨尔浒战争后,已经从进攻变成了防御,然后金政权从防御变成了进攻,主动干扰明朝挑衅,成为明朝的边境问题之一,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从目前的材料来看,似乎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实际上是以“他人”的态度对待后金政权,主动承认后金(大清)政权对东北地区的领有权,被迫承认其平等地位。但相反,后金,包括后来改名为清的清太宗皇太极,不认为东北不属于明朝,而承认东北属于明朝。
这种差距的产生也可能与中国前现代和东亚的国际关系有关。正如上述,在前现代东亚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这与中国的实力和实力有关。当中国建立的王朝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物富民丰时,周边小国将屈服并承认中国的“老板”地位,“八方开化,九土来王”,中国通过建立稳定的朝贡体系来控制东亚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是这一时期状态的真实反映。
[img]559990[/img]
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后金(大清)崛起过程中东北政权是藩国还是附属国?还是独立的国家?附属国与附属国之间的巨大区别在于附属国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力,附属国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是听从宗主国的调度和指挥。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似乎也会认为,明末,当东北地区还在各个女真部落互相争斗,明政府有相对控制的时候,这个地区的首长也是明政府任命的时候,这个地区应该属于藩国,这个地区驻军任命是有力的证明。然而,当该地区逐渐被强大的政权统一,并开始与明朝抗争,要求蒙古和朝鲜屈服时,我们不能认为后金(清朝)政权仍然属于明朝的附庸国,明朝的附庸制度也不是这样。自朱迪成功夺取国家以来,他加强了对附庸国的监督,此时,附庸国已成为明朝政府时期的政治象征,没有实际的统治权。即使认为藩国也有点不合适。
明朝东北是藩国还是附属国?还是独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