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乱。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提起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他绝对是英主。由于赵国位于北方,长期受到周边游牧民族的干扰,赵武灵王在位时大力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越来越强大。他不仅平定了边境,修建了长城,还吞并了中山国,成为战国时期的北方强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英主最终落到了饿死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还得从他的壮年禅位开始。
赵武灵王的第一任妻子是韩王的女儿,生下了公子章,很早就被立为王子。然而,韩夫人去世后,赵武灵王开始宠爱吴娃,立她为新王后,生下了公子。因为爱屋及乌,赵武灵王废除了公子章,改立了什么是王子。
[img]558806[/img]
当时,赵武灵王经常在外面打仗。由于担心自己在外面遇到意外,出于培养接班人的心态,他希望把赵国的政治交给他的儿子,他可以专注于外部战争,从而建立赵国的二元政治。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赵惠文王),自称“主父”。就这样,“儿主内,父主外”的二元结构持续了很长时间。由于赵武灵王能够集中精力对外作战,他接受了大楼的烦恼,摧毁了中山国家,并在信宫会议上震惊了世界。
然而,此时的赵武灵王看到了被自己废弃的公子张朝看到弟弟颓废的样子,心生怜悯。毕竟当年王子的公子章没有过错,被废后也没有怨言,全心全意为父亲服务,这让赵武灵王非常愧疚。因此,赵武灵王向赵惠文王请封,希望将代郡和被摧毁的中山国分配给公子章,立其为代王。众所周知,赵惠文王自然坚决反对“国无二主,天无二日”。于是赵武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子章,并煽动他与赵惠文王作战。一时间,赵惠文王成了赵武灵王心中最大的敌人。
[img]558807[/img]
公元前295年,赵武陵王命令赵惠文王和公子章陪同沙丘。公子张说,他的父亲赵武陵王召见赵惠文王,试图抓住机会杀死他并篡夺王位。知道欺诈的国相肥义取代了他,他真的被杀了。很快,赵惠文王得知这个消息,下令平叛,公子章不得不躲在主宫里寻求赵武陵王的庇护。然而,李兑率兵冲进主宫,无视赵武陵王的制止,杀死了公子章。
然而,对于赵武灵王的处置,参与平叛的公子程和李辉一方面担心父亲出来后会报复他们,另一方面又担心被指控杀害君主。于是他把赵武灵王的宫人都遣散了,没有攻击他的主宫。赵武灵王不允许出来。在幽禁期间,赵武灵王饿得把鸟从树窝里拿出来吃。就这样,三个月后,他在主宫饿死了。
[img]558808[/img]
沙丘之乱不仅让赵国失去了赵武灵王这一代英雄,也让他在任的一系列强国之举相继被废除,失去了超越秦国的最佳时机。
沙丘之乱:赵国失去了明君,失去了超越秦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