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你听过高拱的故事吗?
高拱,(1515-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严嵩在位期间,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为了拉严嵩下马,与儿子严世番打压异己,支持个人势力,曾经有过长期的合作。这时,他们的共同敌人是严嵩。经过他们艰苦的布局和长期的努力,嘉靖41年(1562年),权倾朝野的严嵩终于倒台了。
[img]559494[/img]
当共同敌人倒台时,利益分割的差异通常会在以前的联盟内部分裂。简单地说,我们一起战斗。你现在为什么要指挥我?政治规则就是这样。在这种游戏中,自我利益的竞争和斗争隐藏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就属于这类。他们曾经合作过“倒严”,现在严嵩终于下台了。谁更适合坐在内阁首辅的高位,能更有说服力?天性直爽的高拱当仁不让,徐阶心生不满。于是他逐渐拉拢张居正联合倒高拱,其中后来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当一个人不断被盟友背叛时,离倒台不远。
[img]559495[/img]
张居正表面上与高拱合作,但暗中将相关消息告知徐阶和冯保,高阁老怎么能不败呢?还有人说高拱和张居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隔阂。张居正膝下多子,高拱却没有,一天两人谈起,高拱说:“上天真不公平,你为什么有这么多儿子?张居正回答说:“孩子多养活起来很贵啊。高拱说:“你有徐某给你的三万金,还担心什么衣食啊!意思是张居正受贿。此后,张居正对高拱心不满。高拱后来回忆说,这件事可能是他们交恶的源头。
总的来说,在高拱工作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任命善良,加强边防,消除不良行为,增加财政收入,为张居正大胆改革奠定了基础。至于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很难说。在政治斗争中,政客们必须付出代价,以实现他们心中长期积累的政治抱负,即不择手段阻止自己的人。三人反目成仇是必然的,但三人在位期间,并没有像严嵩那样搜民脂民膏,贪污过多。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只取决于他们是否排斥他人,视野太小,无法产生全面的看法。在我看来,如果忠良没有无缘无故陷害,为了个人势力大规模打压异己,可能会有更客观、更中允的评价。
[img]559496[/img]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高拱生活丰富,共18种,3种丢失,15种,涉及广泛,其哲学、经济和文学思想研究不够全面,空间大,学术界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徐阶、高拱和张居正是竞争还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