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出现“蒙汗药”的频率特别高。宋江、李悝jy、杨志、戴宗、李云等人都被麻翻了,连吴松都差点走上了道路。然而,在元代杂剧《黑旋风双贡献》中,蒙汗药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蒙汗药”。宋代没有蒙汗药这个词。
@ 蒙汗药不是一天制成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正是这种东西在各种古典小说中很常见。后人不禁想知道蒙汗药的起源,如何制作,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如果他们知道如何分配解药等等。事实上,蒙汗药的制作与醉酒有关。
[img]557517[/img]
先说蒙汗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华佗的“麻沸散”。《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如果疾病发生在内部...乃令先用酒服麻沸散,既醉又无意识..“起初,这种东西是为了减轻人们的痛苦而发明的,但原来的配方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处方基本上都来自后代。
所谓蒙汗药,顾名思义,能放松人的肌肉,抑制汗腺的作用;它的作用过程是用植物浸泡液使人昏睡,感觉不到外界刺激。它挥发性强,不适应油腻的环境。放在酒和茶中的效果最好,但效果有限,放多了会有味道。
[img]557518[/img]
古书中有很多关于蒙汗药的记载,蒙汗药最初的用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医生到绿林英雄。《医宗金鉴》、《桂辛杂识》、《四库全书》中包含了蒙汗药说明书,其中提到了睡胜散、草乌散等蒙汗药的别称,主要有三种原料:
草乌粉,押不芦,醉心花。这三种东西都有催眠和麻醉的作用。在宋朝的宫廷里,有许多押不芦,以备不时之需。万一任何皇室贵族受伤需要止痛,或者需要御医“动刀”,押不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用来麻人的,那就光明正大地使用。如果你想偷偷摸摸地捣乱,你通常会把它做成粉末,悄悄地撒在酒和茶里。与葡萄酒接触的效果是最强烈的。
明代《岭南琐事》记载:“(蒙汗药)喝酒,就是睡觉,一定要喝酒。”在上面提到的三种主要材料中,醉心花是最常见、最著名的。《水浒传》中英雄最有可能使用醉心花。醉心花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它的另一个名字是曼陀罗,也就是传说中华佗的原料之一。
[img]557519[/img]
曼陀罗分布在世界各地。1970年,媒体报道了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恢复”曼陀罗中药制剂的消息,证明其具有“汗药”的效果。然而,虽然曼陀罗的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但它的毒性使普通人远离它。曼陀罗的花、叶、果实被误认为有问题,种子特别有毒,甚至在严重情况下死亡。
与龙爪形的对岸花不同,曼陀罗看起来有点像路边的喇叭花。根据古籍记载,曼陀罗的毒性或制作蒙汗药后的“麻翻”效果之一是甘草。甘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东西。《水浒传》说“急于用浓甘草汁灌溉和解决”。孙思邈还提到了甘草解毒的作用。在现代,有各种直接可解的药物,自然没有必要这么麻烦,但浓茶、绿豆汤等材料仍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什么是蒙汗药配方?蒙汗药的解药配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