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大慈恩寺,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一系列的光环: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你知道吗,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建造的一座建筑。
玄奘,原名陈毅,出生于602年,来自洛州郭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唐初,玄奘一人西行5万里,历经千辛万苦,前往印度佛教中心烂陀寺取佛经17年。玄奘西行的故事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成章回体神魔小说《西游记》,在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严格来说,玄奘是“偷渡”到印度的。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曾向朝廷发表报告,要求西行取经。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他并不支持佛教。他还告诉周围的大臣,他应该以梁武帝父子佛教导致国家毁灭和死亡的好事为反面教材,这是一个警告,所以他没有批准这份报告。玄奘决定“冒宪章,私下去天竺”。玄奘没有获得官方许可文件,这就是“偷渡”。
[img]557337[/img]
在唐代,边境贸易已经出现。由于唐朝实行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制度,许多商人和乘客无法获得“通关最后通牒”,所以628年,26岁的玄奘也加入了偷渡队,走上了西方学习经典的道路。
有趣的是,唐太宗没有批准玄奘西行取经的报告,但玄奘回来后,他责怪他为什么不向朝廷报告。玄奘回答说:“我报告了,但朝廷没有批准。”唐太宗:“哈哈。”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师徒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无数的恶魔和鬼魂试图吃唐僧的肉。在现实历史中,玄奘西行最大的危险是政府,根据唐朝的法律,在偷渡者被捕后,他将被判处至少一年半的有期徒刑。为了防止被捕,玄奘经常绕过海关,避免政府检查,几乎被捕了很多次,甚至几乎被中国士兵射伤。
玄奘花了五年时间终于到达了印度。从那以后,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典,一边巡逻佛教遗迹,成为印度最著名的僧侣之一。641年,在印度戒日王的邀请下,玄奘参加了佛教辩论会议。印度有18位国王、3000名乘佛教学者和2000名外国人参加了会议,没有人能反驳玄奘。
[img]557338[/img]
643年,41岁的玄奘带着657部佛经满载而归。645年,玄奘抵达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今年,他从西方学习了17年。在过去的17年里,26岁的“小鲜肉”已经成为43岁的“油腻叔叔”。
俗话说:“外国僧侣会念经。”出国留学镀金的僧侣就不一样了。玄奘回国时,唐太宗正在洛阳指挥辽东战役。听到这个消息,他把玄奘召到洛阳亲切慰问。唐太宗与玄奘交谈后,发现他对西域的自然、气候、交通、民族和政治文化了如指掌。当时唐太宗正在经历西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希望玄奘弃佛还俗,去朝廷当官。
然而,玄奘没有当官,拒绝了唐太宗的要求。此后,玄奘在长安设立了翻译研究所(国家翻译研究所,并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地进行了翻译。至于翻译,他还通过口头记录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652年,玄奘亲自主持,在慈恩寺西院修建了一座大雁塔,以保存从印度带回来的佛像。大雁塔最初是5层,然后是9层。经过几次变化,它被设置为我们看到的7层。大雁塔高64.517米,相当于今天的20层。在唐代,这样的高度可以被称为“摩天大楼”。
因为大雁塔很高,站在大雁塔上可以鸟瞰西安城。历代文人墨客登上大雁塔。752年晚秋,唐代诗人杜甫、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遇登上大雁塔。他们用栏目俯瞰风景,一个接一个地喝酒写诗。每个人都留下一首五言长诗,流传至今,成为诗坛的故事。
[img]557339[/img]
大雁塔收藏了许多可以称之为“无价之宝”的文物。除了从印度带回来的佛像和佛宝舍利外,还有唐太宗亲自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言》纪念碑,大书法家朱遂良手书,明代铜镀金佛像释迦牟尼佛像。
唐代的大雁塔里有什么东西?为什么唐代高僧玄奘要建大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