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从夏朝开始,三公九卿就成了国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官职。
《礼记》记载:“夏后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医生、八十一元士。”显然,在夏代的文武官员中,三公属于顶级官员,其次是九卿。在他们之后,他们是医生和元士。
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有人说司马、司徒、司空。他们属于地位最高、身份昂贵、权力强大的三个官职,仅次于天子。
在一些朝代,如秦朝,三公演变成丞相、太尉和御史医生。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天子治理世界;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掌握军权,能够按照天子的命令调动军队;御史医生协助监督文武百官,相当于副丞相。
[img]558289[/img]
九卿是指九种官职: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苏内史、少府。
在具体工作分工上,我们通常负责寺庙礼仪,郎中令负责宫殿警卫,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太仆负责宫廷皇家马匹和国家马政,卫尉负责司法审判,典客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皇族和宗族事务,苏内史负责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负责山海池泽税和官方手工业,供皇室使用。在九清中,它通常排名第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三公九卿的名称和职能也在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变化的大趋势是三公九卿的权力不断被架空,以至于手里没有权力,只剩下讨论的功能。
清朝时,三公的官职依然保留,名字还是太师、太傅、太保。
然而,在这个时候,太师、太傅和太保已经成为一个虚荣或荣誉的职位,主要用于英雄死后的礼物追求。只有少数官员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获得了三公的官职。曹振勇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道光皇帝平息了张格尔的叛乱,俘虏了张格尔,奖励了大臣们的功绩。72岁的曹振勇从太子晋升为太子。
[img]558290[/img]
三公的职能由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分担。殿阁大学士官居正品,位居极人臣,但手中权力不大;军机大臣本身没有等级,但手中有实权。
至于九卿,他们的名字几经演变,和以前大不相同,只剩下五个,分别是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鸿璐寺卿。
1862年,曾救援过左宗棠的大臣潘祖荫被提拔为大理寺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在任职期间,潘祖荫奉命编辑整理历代皇帝的成就和历史遗迹,并与其他大臣汇集成册为《治平宝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这本书。她不仅给了书名,还经常召集军用飞机大臣向她解释。
九卿的官职发生了变化,他们负责的职能去了哪里?
隋唐以后,朝廷用官、户、礼、兵、刑、工取代了九卿的大部分职权。其中,官部负责任免、考试、勋章等。全国文职官员;户部负责全国户口、土地、税收、金钱、粮食、财政收支等。;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兵部负责武官的选拔和军事行政;刑事部负责全国司法行政;工部负责各种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
清朝仍有六个部门,其职能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在清朝,人们通常称官方部门、家庭部门、礼品部门、军事部门、刑事部门和工作部门,加上都察院长左都皇家历史、政治使命司长官、大理寺庙官员大理寺庙清朝,并称为九清。
[img]558291[/img]
官员级别方面,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均为从一品,通政使、大理寺卿均为正三品,级别差异较大。
与前朝相比,清朝三公九卿的职责和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