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秦始皇想传给谁吗?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可以说,秦朝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秦朝以后的王朝都在修改和完善秦朝制定的政治和制度,并没有完全跳出秦朝设定的框架。
[img]555714[/img]
秦朝的出现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王朝,而不是像欧洲这样的国家。现在,欧洲国家只能以欧盟的形式团结起来,成为世界的极端。但与此同时,秦朝也很短。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秦朝的灭亡主要来自于秦二世胡海的愚蠢统治。当然,秦始皇的高压统治也是原因之一。
胡亥不是秦始皇的法定继承人。秦始皇想以扶苏为王子。胡亥和赵高合谋总理李斯篡改了诏书,杀死了扶苏,成为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详细记载:
七月丙寅,始皇在沙丘平台上崩溃。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和天下有变,是秘之,不发丧。在棺载凉车中,幸运的是太监参加了,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太子在凉车里。五六个独子胡亥、赵高和幸运的宦官都知道自己死了。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和监狱法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封书给公子扶苏者,更诈骗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王子。书赐公子扶苏、蒙田,数以罪,其赐死。
[img]555715[/img]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胡亥、李斯和赵高是如何合谋修改和篡改诏书的。详细地说,司马迁当时目睹了整个过程。然而,由于文物或历史资料的支持,我们现在选择相信司马迁。毕竟,司马迁为写《史记》付出了很多,以司马迁严谨的态度,当时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但司马迁毕竟与秦始皇时期相差数百年,有错误的信息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历史事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考古学发现了更多的文物和书籍记录,许多历史事实也将被推翻。就像胡亥是否篡位一样,最近发现和整理的一些史料也有不同的说法。
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了社会捐赠,获得了3300多个西汉竹简,随后被命名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其中一篇文章《赵正书》讲的是秦始皇的故事。这个赵正不是改姓,而是古代的姓和姓。秦始皇嬴政是嬴姓、赵姓、名政(一说名为“正”),又称赵正、祖龙等。
《赵正书》中对秦始皇传位的记载是传给胡亥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赵正流鼻涕,说:“我不是疑子。儿子,我忠臣,他的议所立。”丞相臣斯和御史臣去疾昧死顿,第一句话说:“今道远而诏期,怕大臣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说:“可以。”王死了胡亥立,就杀了他的兄弟扶苏和中尉(蒙)田。赦免罪人,免隶臣高以为郎中令。
《赵正书》还记录了秦始皇的死亡和传位过程。这里提出了与《史记》完全相反的说法。胡亥不篡位,而是合法继承。当然,这些书也是孤证,这些书的作者并不清楚。根据研究,这些书大概是在汉武帝中期写的,和司马迁的时代差不多,两个人能找到的信息应该差不多。
[img]555716[/img]
秦二世“即位文告”木竹在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发掘,提到了秦始皇的“遗诏”:
天下失始皇帝,大家都很害怕,也很难过。我奉遗诏,今宗庙事及筷子(着)以明治大功德者具有,法令当除定者毕。
这似乎说明胡亥确实是奉诏而不是篡位,但由于这份即位文件是胡亥自己写的,不足以完全证明。即便如此,《赵正书》的出现对历史也有好处。对于这么长的历史,终于有了不同的声音。
有了这些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实上,秦始皇的传位有一些奇怪的地方。首先,首相李斯为什么与赵高合谋建立胡海?对李斯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李斯拥有谁,这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他不会拥有胡海,他的地位也不会得到保证。
[img]555717[/img]
二是秦始皇为什么带胡海而不是其他王子,秦始皇至少有四个儿子,其他被胡海杀死没有留下名字,留下四个名字,胡海是最小的儿子,即使胡海想跟随旅行只要求跟随,不那么简单,秦始皇喜欢胡海,否则不会让胡海学习法律。
然后大胆推测当时的情况。秦始皇喜欢扶苏和胡亥,但扶苏焚书坑儒惹怒了秦始皇。因此,秦始皇惩罚他守卫边境,这表明秦始皇对扶苏寄予厚望。与此同时,秦始皇追求永生,因此他没有决心继承人。
秦始皇出去巡游,出于对胡亥的喜爱,他同意了胡亥的要求。秦始皇病重的时候,应该有遗诏,不在咸阳,只有胡亥决定传给胡亥,并下达了扶苏帮助胡亥的目的。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所以李斯愿意帮助胡亥。那么诏书改了吗?
胡亥已经是法定继承人了,李斯不会冒着得罪新皇帝的危险去阻止篡改。至于为什么不在即位后死,胡亥要去咸阳即位,以免夜梦多。毕竟扶苏掌握兵权,用秦始皇的名义比胡亥的名义更正义。
这更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李斯与赵高同流合污。胡亥是合法继承的。秦始皇传给胡亥也是基于江山稳定的理念。不幸的是,秦始皇被他的小儿子胡亥欺骗了,后来死于二世。
秦始皇到底想传给谁?秦始皇的[遗诏]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