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巡抚是地方军政大员之一,负责一省军政民政。江苏巡抚是江苏省地方军政大员,负责江苏省的军政民政。
一般来说,巡抚在省会工作。比如湖南巡抚在长沙,广东巡抚在广州。1667年,清廷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两个省。从那以后,江苏省的省会选择在江宁(今南京)。这是江苏省第一次建省。总之,江苏省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img]556412[/img]
然而,江苏巡抚的衙门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驻扎在南京,而是驻扎在苏州。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江苏巡抚一直在苏州工作。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明朝开始。
明朝时期,今天在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设立了南直隶。南直隶经济繁荣,文化繁荣,人口密集。为了加强对南直隶南部地区的管理,敦促税收和粮食,朝廷设立了天堂巡逻职位。
应天巡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曾在1570年夏天担任应天巡抚。在应天巡抚期间,海瑞修建水利,打击强者,安抚贫困和弱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人们尊称他为“海青天”。然而,海瑞的做法冒犯了士绅,并在事件中被戴凤翔弹劾,改变了对南京粮食储备的监督。
应天巡抚的驻地最初是南京。嘉靖之后,每次遇到台风洪水,应天巡抚就会驻扎在苏州,指挥抗险救灾事宜。应天巡抚驻扎在苏州时,被称为“行台”。1603年以后,应天巡抚固定驻扎在苏州。
此时,离明朝灭亡还有41年。
1644年,清朝进入海关。清朝实行“带来主义”,完全接受官僚制度,包括总督、巡抚和布政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督和巡抚的数量和管辖范围进行了调整。
[img]556413[/img]
起初,清朝废除了南直隶,成立了江南省。江南省配备了一名总督,左右两名政府大使,江宁、凤阳、安庐三名巡抚,管理江南省的军政要务。江宁巡抚的辖区类似于应天巡抚,驻地也在苏州。因此,它也被称为苏州巡抚。
当时,江南省左右两位布政使和两江总督都驻扎在南京,南京是当之无愧的省会。
康熙时期,朝廷考虑到江南省地域广阔、政治突出、经济突出,有实力与朝廷抗衡,这是清廷不愿意看到的。因此,1667年,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其中,江苏名字的起源来自江宁府和苏州府的第一个词;安徽名字的起源来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第一个词。
江苏省成立后,以前的江宁巡抚成了江苏巡抚。江苏巡抚的驻地仍然选择在苏州,就像江宁巡抚一样。
为什么江苏巡抚不把驻地搬到省会南京?大致有两个原因。
首先,苏州已被视为江苏省的省会。除了长期驻扎在江苏巡抚的苏州外,还有江苏的政府大使。江苏的政府大使于1661年驻扎在苏州。苏州有两个大人物驻扎在这里,隐约有省会的风格。
事实上,乾隆皇帝多次称“江南江宁、苏州”为“省会”,与其他省会处于同样高贵的地位。江苏巡抚在苏州工作,不丢脸。
[img]556414[/img]
第二,南京是两江总督的驻地。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会带来极大的不便。清朝时期,“督抚同城”总是带来这样那样的麻烦,让人头疼。如果江苏巡抚真的想搬到南京,肯定会受到两江总督的抑制。
更重要的是,南京不仅有两江总督,还有一位江宁将军。江宁将军是从一品,与两江总督同级,但地位略高于两江总督。当江宁将军和两江总督向朝廷报告时,江宁将军的名字应该在两江总督之前。可想而知,南京有两位“大神”: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江苏巡抚离开后,生活会更好吗?
当然,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减少了“同城督抚”的麻烦,也造成了“督抚分权”的新问题。经过长期的权力纠纷,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实行了“划江治理”:两江总督负责管辖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通州、海州2州、上海门厅;江苏巡抚负责管辖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太仓州4府1州。
这样,江苏巡抚与两江总督相安无事。
为什么江苏巡抚衙门不驻扎在南京,而是驻扎在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