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明朝的分封制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朝是一个更具特色的王朝,他的前后分别是元清,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明朝中间有点尴尬,政治制度,朱元璋故意恢复汉人的政治制度,参照宋朝、汉朝的一些制度制定明朝的政治制度。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元朝的灭亡是没有藩王的保护,所以朱元璋恢复了分封制度。
[img]555704[/img]
朱元璋对国家和子孙后代的管理一无所有。朱元璋认为他有很多儿子和更多的后代。考虑到他可能会重复命名,他给东宫和诸王世系起了二十字,一个字是一生。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立双名,这也是明朝皇子名字奇怪的原因。朱元璋最初设计的分封制度有军有权协助地方保卫中央政府。事实上,这种分封制度的后果是明确的。如果有分封,就没有不造反。西周没有造反,但分裂成许多诸侯国。战争不断。果然,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历史上被称为靖难之战。朱棣以藩王的身份进入南京,成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朱迪成为皇帝。为了避免第二个朱迪的出现,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了藩王的权力。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与地方官员交朋友。最后,他形成了“有明确的障碍,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不得参与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可以世袭无替”的格局。
这意味着明朝的藩王是分封的,但没有封地。他有王爵,但他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和民生权力,享受待遇,不管事务,也不能参与士农工商行业。此外,明朝的藩王可以世袭无替。
事实上,这是朱迪对父亲分封制度的改进,既没有违背朱元璋的意愿,也解决了藩王造反的问题。然而,这也造成了藩王被圈养的局面。朱迪之后,除了宁王朱晨豪造反,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没有藩王造反。相反,明末,大量藩王为了争权夺利,成立了小朝廷,也造成了反清局面的被动。
这些圈养的藩王从此没有衣食之忧,后人也越来越多,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五年来,山西巡抚向明孝宗报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山西庆成王朱钟毅刷新了明朝宗室的生育记录。庆成王生了94个孩子,有163个孙子,510个曾孙。而且,他的大部分孩子都继承了他出色的生育能力,比如大儿子有70个孩子。
[img]555705[/img]
明孝宗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只有一个藩王的后代达到了这个水平,这只是明朝藩王后代繁衍的一个缩影。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时期山西只有一位晋王。然而,在嘉靖时期,被授予王位的皇室后代已经增长到1851位;河南只有一位周王,但万历时期有5000多个后代。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家庭,你知道朱元璋只封了27个藩王,但仅仅过去一两百年,朱元璋的后代就呈现出指数增长。据史书记载,明朝宗族的数量每30年翻一番。如果按此计算,明朝宗族人口的增长率是当时社会平均增长率的十倍。到了明末,朱元璋的子孙已经繁衍到了近百万人口,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明朝宗室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明朝财政负担的增加,宗室的工资都来自财政,@ 皇室人口的几何增长意味着财政支出的几何支出。从这个层面来说,明朝宗室是帝国的蛀虫并不过分。
[img]555706[/img]
然而,明朝宗室的疯狂增长也要付出代价。由于明朝末年明朝宗室人口达到100万,为什么明朝皇室后代相对较少?这是对明朝宗室的杀戮。
李自成开兵后,所有农民起义军都讨厌明朝的藩王。只要他们抓住明朝的藩王,无论是求饶还是有骨气,他们都会被杀。清朝入关后,情况更是如此。为了减少藩王在汉人中的吸引力,他们采取了全国各地分布的藩王的杀戮策略,导致明朝宗室人口大幅减少。即使他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隐藏着自己的名字。因此,现在明朝皇室后代这么少了。
朱元璋恢复了藩王分封制度,明朝宗室数量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