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遇蝗灾时,宰相姚崇建议坚决灭蝗,唐玄宗为何犹豫不决?

如果一个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蝗灾,我们该怎么办?今天的人们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来消灭蝗虫。然而,如果时间推到唐代玄宗年间,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蝗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灾害之一。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蝗灾破坏的是作物。大规模蝗灾使粮食颗粒无收,普通人只能挨饿。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国古人的思维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有灾难,必然是统治者在某些方面有缺陷,导致灾难从天而降。在这种思维下,蝗灾的治理遇到了困难。控制蝗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杀死蝗虫,但这样就违反了上天的旨意,蝗虫是上天派来的,不可杀。但如果不杀,蝗灾必然会越来越严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考验的是执政者的勇气。

[img]556805[/img]

开元四年(
716年),刚刚继位的唐玄宗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山东爆发了严重的蝗灾。在天命论在思想的影响下,当地官员只能烧香磕头,大兴祭祀,乞求上天开恩。在官府的带动下,人们也烧纸磕头,天天跪拜。但经过长时间的颠倒,山东的蝗灾丝毫没有缓解。这可能会让地方官员焦急不安,并迅速向朝廷报告。

唐玄宗接到报告后,要求大臣讨论蝗虫治理计划。

李唐立国之初,曾以道教为国教。武则天时期,大力倡导佛教。崇佛的思想越来越流行。在天命论在崇佛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没有大臣敢提出杀蝗的建议。

这一时期的宰相是姚崇。满朝文武,只有他提出治蝗的根源在灭蝗。他对玄宗说:《诗经》说秉彼窃贼,支付炎火,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也下令积极消灭蝗虫,劝导农桑,让人民衣食无忧。消灭蝗虫只是治疗蝗虫的最好方法。古人可以消灭蝗虫。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
“诗”云;秉彼小偷,付给火。汉光武诏:勉顺时政,劝农桑。去彼蛀和小偷。此除蝗友也。)

如何灭蝗?姚崇说:蝗虫天性胆小,见人就飞,容易驱散。而且田里有主人,所以要尽快动员主人到各自的田里灭蝗。

[img]556806[/img]

蝗虫在夜间有趋光习性, 利用蝗虫的习性, 夜间设置灯光, 在灯光下挖一个大坑, 引来蝗虫,
捕获后,它被烧死并埋在坑里。用不了多久,蝗灾就能消除。(而且蝗怕人易驱,田有主,让自救其地,一定不怕勤。请夜设火,坎其旁,焚烧埋葬,蝗就可以了。古代有取胜者,特人不用命耳。)他还建议朝廷派出皇家历史,名为捕蝗使,督促指导各地灭蝗。

姚崇的建议提出后,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他们众说纷纭,蝗虫是天降灾害,不宜逮捕。

焦头烂额的唐玄宗举棋不定。

姚崇有救时宰相这个名字,相当于现在救火队长。在武则天朝,姚崇的官位居高位,官至宰相。他为官正直,有所作为。他强烈反对武则天任命酷官。姚崇在唐睿宗时期被贬为申州刺史。李隆基称帝后,姚崇被邀请回当地中央担任宰相。在他的帮助下,李隆基迅速稳定了政局,稳定了皇帝的宝座。在姚崇的建议下,唐玄宗实行轻赋薄赋、重视农桑的政策,国家迅速恢复繁荣。姚崇为开元成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

[img]556807[/img]

蝗虫泛滥时,姚崇力排众议,坚决灭蝗。他对犹豫不决的唐玄宗说:许多大臣只能教条地按照儒家文章办事,不懂得灵活。如今山东蝗虫成灾,其严重程度世界罕见,若除之不尽,犹胜养以成灾。(庸儒执文,不懂通变。凡事违经合道的,也有反道合权的。昔魏时期,山东有蝗伤作物,缘小忍不除,导致苗稼总尽,人至相食;后秦时期,有蝗、禾稼、草木俱尽,牛马至相毛。如今山东蝗虫所在流满,依然极其繁息,实所稀闻。河北、河南,没有多少储存,如果不收获,难免流离失所,事关安全,不能胶柱。即使除此之外,犹胜养以成灾。)

姚崇见玄宗仍不能下定决心,说:陛下好生恶杀,这件事不打扰陛下的命令,先让臣下发命令处理。如果没有效果,你就把我的官爵砍掉。

玄宗又说:蝗虫是自然灾害,是不道德造成的。你现在主动要求捕蝗吗?你不担心违背天意吗?

姚崇一点也不害怕,他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捕蝗术,古人行之前,陛下行之后,古人行之,安农,陛下行之,除害。臣闻安农,非伤义也,农安则物丰,除害则人丰乐,兴农去害,有国之大事也是如此。

玄宗下了决心,下令说:我和贤相讨论过,已经定了捕蝗的事,敢议者死!

[img]556808[/img]

在朝廷政令的逼迫下,地方官员开始积极灭蝗。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许多地方官员仍然抱着他们蝗虫是自然灾害,怎么能做人事呢?对朝廷政策阴奉阳违的观念。

当时汴州刺史倪若水在皇帝下诏灭蝗后,仍坚持不同意灭蝗。他的观点是蝗虫不可灭,对付蝗虫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道德修养。例如,他还说,十六国时期的汉赵皇帝刘聪曾下令灭蝗,但蝗虫没有被清除,但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姚崇听后大怒,狠狠地训了倪若水一番,他说:刘聪是个伪主,德不胜妖。但是今天圣上宽厚仁慈,所以妖不胜德。他又问倪若水:现在,蝗灾爆发在你的治下,你看到蝗虫吃庄稼而坐视不管,以后老百姓不吃,你安心吗?你最好赶快开始灭蝗,以免将来后悔!

倪若水看到自己的话没有引起皇帝的注意,激怒了首相,所以他不敢再抗拒,不得不安全地杀死蝗虫。没有其他地方官员站出来反对杀死蝗虫。

在姚崇的领导下,蝗虫捕捞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仅汴州一州就捕蝗14万石,投资汴渠顺流而下的人数不胜数。最大限度地减少蝗灾。因此,虽然开元年间山东发生蝗灾,但并没有造成很大的饥荒。

姚崇忧国忧民,他的治蝗行动受到人们的钦佩,当时有人评论道:姚元崇为相,忧国如家,爱民如子。


遇蝗灾时,宰相姚崇建议坚决灭蝗,唐玄宗为何犹豫不决?遇蝗灾时,宰相姚崇建议坚决灭蝗,唐玄宗为何犹豫不决?

,,,,,,,

  • 唐初宰相高士廉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高士廉
  •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

  •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多少年?解忧公主回汉了吗
  • 罪臣之女刘解忧,又被称为解忧公主,她是楚王之女,她的祖父刘戊曾是雄踞一方的楚王,刘戊是个大英雄,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战...

  • 上官婉儿的投资:投靠李显 把情人介绍给魏皇后
  •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位独特的女皇帝。上官婉儿追随女王,深受信赖。虽然没有明确的标题,但她实际上属于一位拥有实权的“...

  • 唐朝史上的超级卧底狄仁杰搞垮武则天的惊人手段
  •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

  • 唐朝最酷的公主:他和和和尚有外遇,但让丈夫在外面吹哨
  •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人性聪明,深受宠爱。嫁给首相方玄龄的第二个房间,夫妻不和谐。后来,他与会昌寺和尚、玄奘高...

  • 李世民徐惠妃:她是历史上唯一赢得武则天的女人!
  • 最近,《武媚娘传奇》正在播出,各种话题源源不断。不过,发现很多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情节——武则天,不,那时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