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长平战后,赵国可以打败秦匈奴 为什么赵国还有这样的战斗力?

许多人对长平战后赵国的事情并不了解,接下来就跟着一起欣赏。

长平之战十分惨烈,秦军斩首,坑杀赵国45万生力军,赵国实力大损,要换个国家被这样打击,也许早就灭亡了。

然而,赵国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在随后的邯郸战争和边境战争中击败了秦军和匈奴,这更令人惊讶。为什么赵国还能这么有战斗力?

主要原因是赵国家底本厚,破船还有三千钉,瘦骆驼比马大,家大业大不会一下子被摧毁。

赵武灵王改革军制,胡服骑射,改变风俗习惯。赵军的战斗力在所有国家都很强,赵国也有廉颇、李牧等名将。只要赵君主不再晕头转向,赵国仍然可以立足。

[img]553553[/img]

让我们从歼灭秦国30万秦军的邯郸战争开始。

长平战争结束后,白起摆出继续进攻赵国的姿态,赵孝成王吓得不轻,赶紧开始外交手段割地求和。

秦国士卒也伤亡一半以上,韩、魏、楚准备搬家,秦军侧翼不安全。此外,秦相范菊担心白起的贡献太大,所以她强烈主张接受赵国的和平,所以秦昭向国王接受了它,撤军了。

出乎意料的是,赵王越想越亏,决定不履行和约,而是积极备战。秦王觉得自己被愚弄了。愤怒之下,他立即发兵攻击赵,直接带走赵国都邯郸,准备一举摧毁赵国。

当时秦军出兵50万,分为三条路:中路军30万是出兵的主力,直接从赵都邯郸拿走;左路约10万,由将军司马梗率领,进攻赵国太原,遏制赵国北方主力,防止其南下救邯郸;右路约10万,增兵南阳,防止魏楚联军趁机偷袭。

赵国精锐在长平战役中损失惨重,只能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放弃野战和卫星城,集中全国各地的守军和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

城市里大约有三四十万士兵,大部分是刚刚招募的老弱病残,青壮不超过10万,其中包括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数骑兵,大约有一两万。

虽然军队很少,但在廉颇和乐乘的指挥下,他们斗志昂扬。城里的人也有共同的敌人,发誓要和首都一起生存。秦军多次进攻未能进入城市。

与此同时,赵王紧急向魏国、楚国求助。

从这两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想看到赵的灭亡。赵一死,秦无疑会更加壮大。到那时,魏楚就是目标。赵的存在至少可以分散秦的一些压力。

于是魏楚都出兵了,魏国还上演了一出“偷符救赵”的戏。两国联军由信陵君指挥,魏军在西,楚军在东。此外,邯郸赵军里应外合,秦军大败,被迫撤到河西。联军利用这一趋势恢复了河东600英里,赵暂时安全了。

[img]553554[/img]

从上述作战过程可以看出,歼灭秦国30万军队的伟大成就并不全在赵国。更重要的是,邯郸得到了魏楚联军的支持。当然,这也是赵本身的价值。如果赵是一块不能粘在墙上的泥,谁会救他?

这场战争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对赵国来说因祸得福的事,怎么了?燕国攻赵。

长平战争结束后,燕国认为赵国的多次战争不再是一开始可怕的大国,所以他想在“残血”的赵国头上捡一些便宜的东西。为什么这对赵国有好处?赵国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赵王派老将廉颇和乐成,打得燕军丢盔弃甲,追在燕军后面,包围了燕国都城。最后,他强迫燕国割地补偿,最后把赵军送回去。

在这场战斗之后,诸侯们都知道赵国仍然不容易被激怒。即使没有最初的力量,它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欺负的软蛋。后来,赵国经常攻击燕国,利用燕国的资源来扩大自己,燕国已经成为赵国的踏脚石。

[img]553555[/img]

至于赵全歼匈奴10万骑兵,指的是“赵破匈奴之战”。

这场战争在古代战争史上非常有名。这是一个典型的步兵兵团全歼骑兵兵团的例子。廉颇打燕国后,指挥官是另一位著名赵国将军李牧。

李牧不寻常。他被认为是战国末期赵国唯一支持危机的将军。有句话叫“李牧死了,赵国死了。”早年,他成名的战斗对象是赵北边境飘忽不定的匈奴部落。

赵国与匈奴接壤,经常受到匈奴的入侵。李牧前半生在赵国北部边境与匈奴作战。正是因为他稳定了赵国北部,赵国才能安全地与各国作战。

他多次与匈奴作战,最大的成就是全歼10万匈奴骑兵。这场战争结束后,匈奴连续10多年不敢大规模入侵赵国边境。

胜利的原因是,熟悉军法的李牧知道如何长期钓大鱼。他首先假装失败,深入引诱敌人。当大队匈奴人落入赵军战车阵时,他们成为了乱箭射击的活目标。

几轮射击后,匈奴骑兵上了精锐的机动部队,就完成了。除了带领少数亲卫部队突破逃跑外,其余的都被歼灭了。战后,匈奴精力充沛,难以组织大队攻击赵边境。

[img]553556[/img]

接下来,李牧的作战方向转向秦赵,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

然而,新任命的赵王更加昏昏欲睡,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冤杀了李牧,廉颇也被迫离开。这时,赵国真的没有希望,很快就被秦国灭亡了。


长平战后,赵国可以打败秦匈奴 为什么赵国还有这样的战斗力?长平战后,赵国可以打败秦匈奴 为什么赵国还有这样的战斗力?

,,,

  • 解密: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一辈子都没有掌权?
  •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新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的出现一度改变了战国时期世界的...

  • 赵武灵王戏秦王:到你眼皮底下走又怎么样?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正在实施胡服骑射改革。他绝对是外国战争的一代英雄,但他在治理国家和治理国家方面并不那么聪明。然而,...

  • 揭秘:白起为什么会两次拒绝秦昭王出兵赵国
  •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的国力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继位后有心图谋,统一天下,除了在政策上继续推行强有力的措施外,在军事...

  • 运动战大师李牧:第一个不敢南下打匈奴的将军
  •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在史记中开始作为赵国守北方的优秀将领介绍。 李牧(?―前229年),生年未知,据估计出生于赵武灵...

  •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中刘邦最敬佩为何是他
  •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史记》记载,刘邦当上皇...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
  • 李牧是四大名将里,综合评价很高的一位。李牧出生不详,嬴姓,李氏,名牧,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