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于成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故事。
1644年清军入关后,阿济格、吴三桂、多铎等带领军队乘胜追击农民军,不久多铎再次攻占南京,摧毁红光政权,占领江南。至顺治七年(1650年),除云南、福建等地仍有反清势力外,全国基本统一。显然,仅仅依靠满人来治理广阔的土地是不可能的。当时清初官员的来源主要有四种:满人、随满人入关的汉人官员、前明留任官员、前明成名的科举人员。在这种背景下,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官第一”的于成龙,从明朝的贡生,一步步成长为封疆的一品大官。――两江总督。
于成龙出生于山西永宁,即今天的山西吕梁方山。于成龙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先于坦曾在明朝巡视官员。在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一代,他的家庭背景逐渐衰落。于时煌只是一名来自九级的官员。虽然家庭道路有所下降,但成龙的家庭教育仍然非常严格。
余成龙虽然才华横溢,但科举之路相当艰难。崇祯十二年(1639年),22岁的于成龙参加了乡试,只获得了副榜贡生。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35岁的于成龙还没有在乡试中排名第一。后来,由于成龙的哥哥于华龙早逝,他的父亲因年老体弱而需要照顾。于成龙厌倦了家庭,所以他没有参加乡试。
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去世后,于成龙于顺治18年(1661年)以贡生身份参加了官员选拔考试,最终被任命为罗城知县。虽然这只是一个七产品的职位,但44岁的于成龙终于踏入了仕途。
当他得知成龙的任命时,他的家人和朋友反对他上任。罗城地处偏远地区,瘴气盛行,民俗强烈。然而,余成龙不顾亲友的劝阻,带着行李离开了妻子和孩子,踏上了旅程。
[img]554822[/img]
到达罗城后,环境的艰辛超出了成龙的想象。县政府只是几间破旧的草屋,于成龙通常不得不住在关帝庙里。其中,成龙的一名追随者死于瘴气,其他追随者也有挥之不去的恐惧,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成龙。
如果你来了,你会安全的。于成龙迎难而上,决心改变罗城的面貌。于成龙扎根罗城,在罗城做了七年知县。在过去的七年里,罗城在成龙的治理下,社会秩序井然,民生大大改善。罗城已成为广西的模范县。
于成龙的顶级老板广西巡抚金光祖可以说是他生命中的贵族。金光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官员。他非常欣赏成龙的才华。康熙六年(1667年),金光祖向两广总督卢兴祖推荐于成龙为“卓越”。所谓卓越,就是政绩突出、才华横溢的官员。
因此,今年,作为广西唯一的杰出人物,于成龙晋升为合州知州。根据清朝的官方制度,知州从五产品的官方阶段开始。就这样,50岁的于成龙花了七年的时间把自己的努力提升到了三级。
当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合州的民生萎靡不振,人口只有100多人,但服役非常沉重。余成龙上任后,大力革旧布新,号召人民开垦荒地,出台借给人民耕牛种子的措施,奖励农业。人口和耕地迅速恢复,社会经济发展。
由于成龙在合州的出色表现,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提升为黄州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职,官阶是正五品。两年内,于成龙的官阶升级到了更高的水平。在黄州府同知期间,于成龙主要负责社会保障工作。当时扎根麻城,亲自到民间考察,获得一手资料,破获多起重大案件,严惩大量贼寇,威慑草寇。
[img]554823[/img]
于成龙早年科举失意,但踏入仕途后,多次得到老板的赏识。前面说过,他在任罗城知县时,被上级金光祖欣赏,举卓异,晋升为合州知府。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在黄州同知任期间被湖广巡抚张朝珍青睐,再次被提升为“卓越”,晋升为福建宁知府。官阶是从四个产品开始的,但很快就被临时调任为武昌知府。由于吴三桂军进攻湖南,于成龙被命令修建浮桥,方便清军渡河。然而,浮桥却被洪水冲毁,于成龙因此被罪革职。此后,于成龙因招募叛军刘君孚而恢复了原职。后来,成龙又担任黄州府知府等职。
康熙十七年(1678年),61岁的于成龙被授予福建按察使,这是一个正三品的职位。第二年,于成龙因其突出的政绩被福建总督姚启生和巡抚吴兴称为“卓越”。这是于成龙在他的官职生涯中第三次被称为卓越。很快,成龙就被提升为福建政府大使,从官到二品。
此时,62岁的于成龙年老体弱,多次想告老归乡,却得不到朝廷的许可。此后,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六十七岁的于成龙积劳成病,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
在成龙去世之前,他的职位是两江总督。总督的官阶一般是二品。然而,康熙二十年来,康熙皇帝任命成龙为两江总督时,加拿大军队部门仍然有头衔,因此成龙的两江总督被提升为一品。
于成龙当官20多年,从正七品知县到一品总督,勤政爱民,一生廉洁。他是一名官员,没有带家人。他四十四岁时独自出去当官。他直到六十四岁才回家。他和家人见面20年了,两年后就累死了。于成龙一生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世界上第一个廉政官员,名副其实。
从明贡生到成长,从一品封疆大臣,于成龙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