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晋商,其实是指山西的商人。山西简称晋,这个地区的商人也叫晋商。
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成功,资本雄厚,经营项目众多,活动面积广,活动时间长,在中外商业史上非常罕见。
从明初到清末,晋商经营了近五个世纪的项目。“从缎子到洋葱和大蒜”,只要他们能赚钱,他们几乎都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晋商的足迹遍布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甚至漂洋过海,远离欧洲。因此,晋商与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一起创造了惊人的商业神话。
那晋商到底有多富有呢?
明朝嘉靖年间,首相严嵩的儿子严世凡曾说:“世界上有钱人,积资50多万,排名第一。”结果发现,全国只有12个富家可以称得上“第一”,而山西有4个富家,占三分之一。
清朝咸丰时期,晋商有数百万两个家庭财产,其中不乏价值数千万的人。当时,一位名叫张思恒的御史在奏折中写道:“山西省太谷县的孙姓富约2000万。曹姓和贾姓富有四五百万。平遥县侯姓和介休县张姓富有三四百万。榆次县徐姓和王姓居住在一起,约有1000万元……”
仅将山西几位富豪的资产加起来,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比当时大清国库的银两还多。
然而,曾经主宰商界的晋商,却在清末集体衰落,这是为什么呢?
晋商的整体衰落既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外部原因,也有其内部因素。
[img]554204[/img]
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日益衰落,导致晋商衰落。
鸦片战争以来,软弱的清朝在强大的威胁下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不仅包括政治上的羞辱、土地削减和补偿,还包括经济掠夺,如开放商业港口和大陆市场,为中国各国的强大商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晋商的生存空间,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国内市场,也在国际贸易中挣扎。
比如晋商引以为豪的茶叶生意,在道光初年,也可以通过出口俄国赚取近千万卢布的利润。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向俄罗斯开放沿海港口的通商权,降低了俄罗斯在中国经营茶叶的税率。这直接导致经营茶叶的晋商受到不公平待遇,出口俄罗斯的茶叶量急剧下降,利润率极度压缩。同治初期,经营茶叶的晋商从原来的140家锐减到只有4家。
再比如晋商最成功的票号行业。道光初年,山西票号蓬勃发展,仅平遥就有6家实力雄厚的票号。同治初年,山西票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山西票号高达20多家,几乎垄断了当时中国的金融业。
然而,甲午战争后,列强们不仅加强了对中国商品的倾销,而且更多地感染了中国的金融业,开始进口中国资本,并在中国开设了银行和分支机构。到20世纪初,中国有80多家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几乎扼杀了中国的金融命脉。晋商的市场份额被占据,尤其是在南方沿海城市。晋商更难涉足,票务行业极度萎缩。
[img]554205[/img]
二、晋商过于依附封建朝廷,为其衰落埋下隐患。
晋商的辉煌发展历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建王朝,依靠附庸于朝廷获得了许多特权。然而,当封建王朝结束时,晋商自然很难独处。
早在满人进入中原之前,晋商的足迹就深入东北和内蒙古,给后金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晋商取代明朝后,为清朝内平叛战争和外边境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在康熙年间与准噶尔的拔河战中,晋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积极捐款,为康熙解决噶尔丹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一些晋商成为红顶商人,头戴清廷官帽,为朝廷经营业务。特别是,他们获得了一些垄断业务,如盐铁,这使得他们每天都在赚钱,并迅速发展。
然而,这种依恋关系也成为晋商衰落的导火索。当清朝被列强蹂躏并要求巨额赔偿时,这些赔偿将不可避免地转移给晋商。自咸丰年间以来,为了解决金融危机,清廷在民间设立了捐赠官员和捐赠的途径。晋商作为富甲一方,自然是捐赠官员和捐赠的主体。
平遥著名票号日升昌一次捐赠20名官员,另一位富商,平遥蔚品牌首任经理毛宏伟财大气粗,一次捐赠30多名官员。庚子事件发生后,慈禧匆匆逃离西方,得到了晋商乔家的大力帮助。
在此背景下,经营票号的晋商几乎成为清廷的金融机构,几乎所有朝廷资金都必须通过晋商票号汇解,极大地促进了晋商的繁荣发展。
当然,当清朝濒临灭绝时,晋商自然会被牢牢抓住。大量的朝廷贷款无法收回,所有依赖朝廷的业务都被迫停止。晋商票号赖以生存的土壤瞬间丧失,晋商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衰落时刻。
三、晋商奢侈无度,也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晋商的很多人都出身贫寒,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比如著名的乔家,就是靠祖辈闯关东的时候挖了第一桶金,最后发财了。然而,富家之后,晋商普遍滋生了“奢为贵”的享乐思想,肆意买房买地,修建深宅大院,生活奢华。
后期,晋商穿着华丽,注重出入,甚至赌博、卖鸦片、吸鸦片。在《宣宗实录》中,有晋商吸烟贩烟的记载:“只太谷、平遥、介休县的人大多在广东、东南省等地贸易,久而久之就被污染了,相当吸烟。”
晋商曾经盛极一时,在这种内外交困境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过眼烟云。
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是如何衰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