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诸侯国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分封制。简单来说,周天子把一些土地、人民和一些经典、器物等东西分封给诸侯国。这些诸侯接受周天子封后,需要向周天子朝圣,承担保卫周天子的义务。历史上,周朝主要实施了两次大规模有影响力的分封(虽然西周诸王陆续分封,但如果谈到分封规模和对王朝发展的影响,还是要先推武王和周公在早期进行的两次分封),一次是周武王伐周后建立周朝,周武王分封有功之臣,姬姓宗族子弟。第二次是周公东征胜利后,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封。
[img]551428[/img]
一般来说,周朝诸侯国的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也是一种封爵,但很多时候“公”也被视为一些诸侯国君的尊称。比如著名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其实他的头衔只是侯爵(《春秋》:齐侯、宋公、陈侯、魏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齐侯就是齐桓公)。然而,有趣的是,在周初的封臣中,战国时期爵位最高的国家基本上都灭亡了,如焦国、朱国等公爵国家,可以说在历史上没有存在感。
[img]551429[/img]
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七雄中,楚国最早的封爵只是一个小小的四等子爵,最终统治世界的秦国是春秋初期的伯爵。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封爵高的国家早早被摧毁,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相反,封爵低的诸侯国越来越强大,混得很好?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
西周初,享受公爵的诸侯国有八个,其中五个是周武王,他觉得先贤很伟大,特意分封子孙后代(《史记·周本纪》:(周武王)是褒封神农后于焦,黄帝后于祝,帝尧后于蓟,帝舜后于陈,大禹后于齐),另外三个是宋(商人后裔),另外两个是周王室的宗族子弟。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八个诸侯国封国,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中原地区,属于当时发展程度较高、比较富裕的地区。这可以说是过去。毕竟,公爵诸侯国必须有一些特权,这也是对周王室的一种保护。最强大的诸侯国团结在周王室附近,这也是一种威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当时中原地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显然有点难以再次发展,也就是说,实力有限,因为当时中原地区太大,封闭诸侯国多,土地空间小,想扩张,失去成为一个大国的潜力,最重要的是,这些地区的国家很容易卷入战争漩涡。
[img]551430[/img]
而那些封爵较低的诸侯国,大部分分封地都偏离了中原的边远地区,有更广阔的开发区。比如秦,当时秦雄心勃勃,想东进,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却遇到了实力雄厚的晋国,站在前面,很难东进。没办法,秦不得不继续在西方做事,积累实力。结果“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然后霸西荣”。可见地理优势。
[img]551431[/img]
中原公爵宋国曾经辉煌过一段时间。毕竟先天条件在那里。宋襄公时期,他带领四国联军打败齐国,风光无限;战国初期,宋国的实力不容小觑。据史料记载,(宋)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300里,西败魏军。看似有“战国八雄”的味道,结果,在中原四战之地的地理劣势,齐楚魏三国一联合,直接带走了宋国。可想而知,地理劣势的结局。
[img]551432[/img]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优势,那就是不容易摧毁这个国家。前面提到的宋朝在战国初期是雄伟的,结果被其他国家直接摧毁了。相比之下,秦国多次面临其他国家的联军攻击,但由于秦国位于西部边境地区,有一个函谷可以守卫。即使秦国经历了多次联军攻击,它也没有被摧毁。俗话说,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秦国最终统一了世界。
与底爵位诸侯相比,周朝分封的高爵位和底爵位诸侯 为什么两者的发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