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钟旭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
从这里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下令将六国贵族迁移到咸阳和偏远的巴蜀,还收集了全国各地的武器,铸造了12个铜人,立在咸阳的宫殿里。
那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个铜人呢?这些铜人后来去了哪里?
[img]550487[/img]
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这12个铜人,主要有两种说法。
首先,据说秦始皇曾经做过一个白日梦。在梦中,天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光明。黑暗突然笼罩着大地。恶魔和鬼魂纷纷逃离天堂。人们害怕一切,无法避免它。就在始皇束手无策的时候,一道金光突然闪过。一条鹤发童颜的仙道站在始皇面前,告诉他要迅速铸造12个铜人,才能稳定世界,拯救黎明人民。
醒来后,始皇下令收缴全国青铜兵器,融化后铸成12个高大威猛的铜人,安置在咸阳宫。
第二,有一次,始皇率领文武官员观看民间杂耍表演。在此期间,一群手持武器、杀气的武士突然冲上来,在始皇面前表演了战斗的场景。这一幕让始皇深感担忧。朝廷对武器的管理不够严格。如果允许这些武器在民间泛滥,最终会影响他的统治。
后来,始皇听到了大臣的报告,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渠去一,显金,百邪辟邪,百瑞生。”这个“渠”字在古代有“大”的意思。去掉一横后,变成了“人”字。似乎在提醒始皇,只有铸造更多的青铜人,才能消灾避祸,稳定国家。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最有可能的是,始皇铸造了12枚铜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没收民间武器,不给人民和六国贵族造反的机会。因此,他利用自己的梦想或民歌来实现稳定统治的政治目标。
[img]550488[/img]
那这些铜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史料记载,这些铜人都穿着狄人的衣服,胸前刻着“皇帝二十六年,天下为县,正法,同度量”的铭文。他们都来自著名总理李斯。李斯本为中国文字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书法自然精美绝伦。
12个铜人有不同的高度和重量。《史记·索隐》记载,“成年人有五英尺长,步行六英尺长。钟小人高三长,都是千石。”“铜人12,重34万斤。”根据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12个铜人体型巨大,最高的超过13米,最短的近8米,重量惊人地达到了100多吨。
那么,为什么始皇帝只铸造了12个铜人呢?
“12”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有着独特的含义。古人曾经把大地分成12个分支,把整个世界分成四面八方,加起来正好是12个。此外,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恰好是12个月等等。在始皇眼里,12代表世界,代表整个大地,铸造12个铜人,自然意味着统一世界,屈服世界。
[img]550489[/img]
这些铜人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铜人铸造完成后,曾被放置在阿房宫的宫门外,至今仍有“铜人原”的地名。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带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火三月不灭”。此后,随着秦朝的灭亡,这12个铜人开始了他们坎坷的命运。
王莽篡汉自立新朝后,梦见铜人偷偷流泪。醒来后,他非常讨厌这些铜人,于是命令人们清除铜人胸前的铭文,使12个铜人遭到蹂躏。
不过,王莽还不算过分,最多也是对这些铜人的厌恶,并没有破坏他们的计划。
据《史记正义》记载:“董卓坏铜人,余两个,迁往清门。魏明帝想把诣洛带到霸城,这是不可能的。后石季龙迁之叶,符坚徒之长安毁之。”
这里提到了三个人,一个是董卓。他曾威胁汉献帝的命令,摧毁了10个铜人,只剩下其中两个。魏明帝曹睿打算把剩下的两个铜人运到洛阳,但运到霸城后,因为太重而无法实现。
后来,残忍荒淫后,赵皇帝石虎也想起了铜人,把剩下的两个铜人运到了自己的首都叶城。@ 傅坚把这两个经历过磨难的铜人带到了长安,并把他们毁了。
然而,在李道元所在的《水经注》中还有另一句话,“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想迁徙的洛阳是不可战胜的,直到霸城西部停止。石虎取代了叶宫,傅坚又迁徙到长安,毁了两个钱。一个未来,傅坚乱了。人们把陕北河推进去,所以金迪灭了。”。
如果根据李道元的研究,并不是所有这12个铜人都被摧毁了,其中一个被推进黄河,具体位置可能在三门峡市黄河渡口附近。我相信,随着中国考古学的深入探索。秦始皇唯一的铜人最终会再次见到天空。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原因是什么?十二铜人后来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