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宗族制度是由明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奠定的。明朝成祖朱迪在永乐末年得到了改进。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宗族制度。它不像汉晋宗藩,也不像唐宋宗族。明朝的藩王一般是指附属于世界各地的亲王。明朝诸藩、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宗室不能参与政治,也不能参与士农工商四民之业,但每年都能拿到很多工资。明末以藩王为首的宗室,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那么明末有多少藩王呢?每年养他们要多少钱?
[img]549511[/img]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藩王的数量其实并不多。朱元璋共封了25位藩王。崇祯时期,除了绝世、撤藩、被迎入宫中为皇帝外,明朝只有27位藩王。明太祖规定,亲王的年薪是1万石。虽然有很多,但只要看数量,全国只需要花20多万石粮。那么明朝的宗族财政负担从何而来呢?
[img]549512[/img]
其实最大的开支不在于这些亲王,而在于下面的君王、镇国将军等宗室爵位。明朝将宗室分为八级。最高的是王子,最低的是奉国中尉。每个宗室的长子都可以继承他的头衔,而次子则必须削减一级头衔。然而,当奉国中尉达到最低水平时,所有的儿子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的头衔,也就是说,只要是明朝的宗室,至少有奉国中尉的头衔。虽然他们的工资不高,但他们受不了很多人。虽然朱元璋时期明朝宗室共有58人,但人口增长速度爆炸。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宗室人口增长至15.7万人。据《明代万历会计记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1850多万白银。宗藩的工资支出高达550多万两,比例接近30%。
另一方面,这些宗族人口不仅吃国家工资,而且在经济上享有特权。他们不需要纳税,所以他们肆意合并土地。山西的良田基本上被宗族合并,河南的土地“半入藩府”,每个藩王的土地都达到了数万亩。这也使得国家收入急剧下降。据《皇明经世文》记载,“两省粮食仍不足供宗室禄米的一半”,山西、河南的税收甚至达不到宗室禄米的一半。
那些最高级的藩王被国家圈养,坐拥几万亩良田,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但也有许多爵位低下的明朝宗室过着不尽如人意的生活。面对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宗族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明朝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明朝中后期,朝廷不再支付一些底层宗族的工资,但这些宗族不能从事士农业、工商业,许多宗族甚至不能吃饭。河南省周王府有一对底层宗室的父子。为了吃监狱饭,他们故意谈论政府。根据《大明律》,如果王子建议被监禁,他将不被判处死刑。最后,他们的父子如愿以偿地吃了监狱饭。
[img]549513[/img]
一般来说,明朝的宗族制度在制定时并没有考虑到人口的增长,最终使这一制度成为社会的枷锁。然而,明末的27位藩王并没有落下好的结局。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在国家危机时期无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起义军或清军的关键追捕对象。他们不仅失去了财产,而且没有留下他们的生命。
明末有多少藩王? 需要多少钱来支持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