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神秘的地宫有多大?里面有多少水银?
[img]548443[/img]
1992年,王学理先生邀请陕西省地质部研究所用瞬变电磁仪测量地宫深度33.18米,地宫顶部内容空间10米。他认为这个数字是可信的。顺变电磁仪是地质部门常用的一种仪器和方法。他的磁信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如果他遇到地下金属,仪器必须有异常反应。在测量地宫时,根据仪器上的异常变化进行记录,并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出结论。他认为33.18米的深度是可信的。
[img]548444[/img]
既然地宫达到了这样的深度,就会出现一个工程技术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地下水呢?
在始皇陵附近的村民家中,散落着许多五边形石材材料,尺寸和规格都非常准确。经专家检测,这是当年始皇陵地面建造的排水管道。2000多年前的排水设施仍然如此坚固,这表明该项目是严格的
[img]548445[/img]
司马迁对地宫结构的文献记录中唯一可以验证的是水银记录。
1981年至1982年,研究人员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汞含量测试。在1.2万平方米的土壤密封中心范围内,发现一个强汞异常区域,最高汞含量是墓地外其他地方的8倍。秦始皇陵封土中的汞含量异常是由大量的汞挥发引起的,这证明了司马迁记录的地下宫殿中的汞是河流和海洋的真实内容。
[img]548446[/img]
那地宫里有多少水银呢?秦始皇陵为什么要用水银?
陵墓里有汞。春秋战国时期,齐王墓、吴王合鲁墓等都有汞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炼丹师长期以来一直掌握着加热硫化汞和获得汞的方法。秦始皇陵墓中的汞容量远高于吴王合鲁陵墓和其他墓中的汞。他是百川河海,容量相当大,近100吨。
[img]548447[/img]
秦始皇以汞为河流和大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创造宏伟的自然景观,而且是为了保持埋葬的尸体和随葬品长期不腐烂。我们知道汞有剧毒,在室温下挥发,所以宫殿里的汞也可以毒死那些敢于闯入的盗墓者。
[img]548448[/img]
除了秦始皇宫中100吨汞,这似乎是今天不可思议的数字,那么这些汞矿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史记》记载,巴蜀寡妇清,先得丹穴。说明四川东南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汞矿的主要产地。当时川东南地区的汞矿需要跨越长江,追溯嘉陵江,走巴山,流汗。经过千里栈道,运至关中,运至秦岭100吨水印,项目艰辛可想而知。秦始皇陵直接影响了后来封建帝王陵园的规划和建筑模式。
历代封建帝王都尊重这种厚葬习俗。
秦始皇陵中有多少水银? 这些水银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