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李季兰的故事与鱼玄机的故事有些相似。他们都是唐朝的人,都是才女。就连他父亲对他们的评论也有三个相似之处,但他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唐朝才女李季兰的故事。
什么样的人是李季兰?为什么父亲认为她是个失德的女人?
原名李冶的李季兰出生在一个好家庭。她从小就学习钢琴、象棋、书法和绘画。她不能被称为读诗和书。她也能写好诗和文章。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李季兰小时候就具备美容资格。她擅长弹钢琴和音乐。诗歌和歌曲不是问题。当时,人们对她评价很高。
[img]548109[/img]
《唐才子传》说,李季兰六岁时曾写过一首《玫瑰诗》。诗中有两句话:“经时不架,心情混乱”。这首诗传到了李季兰父亲的耳朵里。她父亲认为这首诗“架”谐音“结婚”。一个六岁的女孩想着结婚。将来,当她嫁给一个女人时,她的行为一定是不道德的。为了让李季兰约束自己,他把她送到道观中出家,甚至他的名字也从李冶改为李季兰。从那时起,李季兰就生活在道观中。
李季兰真的成了失德妇吗?
李吉兰在道观中呆了十多年,每天读书弹钢琴,远离父亲的纪律。我觉得她过得很好。当人们长大后,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她开始讨厌道观中无聊的生活,向往外面的花朵世界。
李季兰不能随意出现,但外人经常出现在道观中。当他们看到道观中有一个漂亮的小道阿姨时,他们经常嘲笑她。李季兰并不害怕。相反,他偷偷送秋波,吸引了很多人来看她。因此,当时的人们给了李季兰一个绰号,叫做“风情女人”。
李季兰与一些年轻的诗人交朋友,经常一起谈论诗歌和歌曲,包括陆羽、崔焕、朱芳等名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季兰的名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出名。在广陵,李季兰的名字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
到目前为止,李季兰保存的诗歌并不多,但从一些人对她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形气既雄,诗意也荡,自鲍照已下,难得其论。这样看来,李季兰应该真的很有才华。李季兰曾为阎伯均写过几首诗,诗中情意绵绵,诉说着离别相思之情,但也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两人曾在一起。在野史上,李季兰和“茶圣”陆羽有过一段恋情,最后是命中注定的,没有持续多久。此外,李季兰没有浪漫的历史,这是受到批评的。
[img]548111[/img]
为什么李季兰会养成这种性格?
更不用说六岁的李季兰是否真的明白婚姻是什么,只要看看她父亲的一首诗就把她送到道观上,这种行为太武断了,非常不明智。李季兰在道观中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纪律,性格自然放纵,对礼仪知之甚少。长大后,李季兰被束缚在道观中,叛逆,自然想了解更多奇怪的世界,所以经常与外人接触并不奇怪。
而哪个女孩没有春天,李季兰自然不能免除粗俗,她在道观中长大,很少接触男人,看到英俊有才华的男人不可避免地不被诱惑,所以各种蕾丝新闻也出现了。
如果李季兰的父亲没有把她送到道观上,而是把她养在身边,认真严厉地教她,恐怕不会有一个“多情的女人”,但会有一个充满才华的女孩,将来会成为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李季兰后来的结果如何?
因为李季兰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远在长安的唐玄宗也知道她的才华,所以召唤她入宫,皇帝亲自召唤她。这是别人找不到的荣誉,李季兰也很开心。但这个时候,她已经四十多岁了,脸也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她心里很难过,也很开心,但当她老了,她仍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唐德宗曾经称李季兰为“俊女”,意思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妇人。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建安四年时,将军朱发动泾原兵改变意图篡夺王位。李季兰虽然不参政,但也应该知道避嫌,但李季兰与朱友的信息有着密切的联系。朱巴叛乱平息后,与他密切接触的李季兰也被唐德宗调查。
李季兰被捕后,唐德宗谴责她为什么不向严巨川学习写诗:“手里拿着礼器,眼泪空空的,记得明君不敢说话。”愤怒之下,他命令杀死李季兰。所谓的杀戮,就是把人放在麻袋里,然后用棍子杀人。李季兰的结局也很悲惨。
唐朝繁荣,文化社会氛围非常开放,李季兰不能关心世俗愿景果断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这种勇气在那种情况下也很令人钦佩,但虽然她可以摆脱封建礼仪的束缚,但不能摆脱皇权水平的压迫,充满才华的李季兰终于死在混乱的棍子下,死在皇权的压力下,不禁让一个人叹息啊!
被父亲送进道观抚养的李季兰后来有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