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雄的首都是当时的繁华中心,楚国前后都有七个都城,楚国为什么喜欢迁都?
[img]548251[/img]
秦国
公元前768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为诸侯。秦国有四个国都,雍城(陕西宝鸡凤翔县治)、泾阳(陕西泾阳北)、橡阳(陕西临潼县北)、咸阳(陕西咸阳市东)。
前350年,商鞅变法,最后一次迁都到咸阳, 秦国霸业在此取得了成就。
[img]548252[/img]
齐国
西周初年,姜太公帮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为诸侯。齐国最初的首都是营丘。六世齐国君时,为了避免东方莱夷入侵迁都的嫂子(今博兴县)。公元前859年,七世献公返都营丘,更名营丘临淄。
临淄(山东淄博市)一直是齐国自立国到亡国的都城。
燕国
西周初年,周王宗的召公被封在燕国。燕国先后经过五个都城,燕城(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临易(今河北省容城县)、蓟(今北京)、易(今河北易县)、襄平(今辽宁辽阳县)。
燕国最初位于北京附近,两次入侵首都北部的山戎游牧部落,然后返回北京附近。秦国统一六国时,燕国最后一次迁都逃跑了。
[img]548253[/img]
赵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公元前453年,赵国先后有三个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邯郸一直是赵国的都城。
魏国
公元前453年建国,魏国先后有两个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前365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到大梁,大梁一直是魏国都城。
韩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公元前453年,韩国有山西平阳、宜阳(河南宜阳)、阳翟(河南禹州市)、新郑(河南新郑)四个都城。
郑国前375年灭亡,都城迁至新郑,从此一直是都城。
[img]548254[/img]
楚国
西周初年,朱旭的后裔熊诠被封为楚国。楚国有7个都城,丹阳(湖北省枝江市)、营都(湖北荆州市)、湖北襄阳市宜城东南部(湖北省)、燕都(湖北襄阳市宜城)、陈都(河南淮阳)、巨阳(安徽阜阳市北)、寿春(安徽寿县)。
还有一种观点,楚国曾经有10个国都,楚国无疑是最喜欢迁都的诸侯。
[img]548255[/img]
除了燕国山戎多次入侵迁都外,战国诸侯秦齐、赵魏、韩都非常稳定。楚国为什么喜欢迁都?原因如下:
丹阳迁都营都,是楚国初期扩张的需要;楚昭王在位期间,吴王合鹿攻破楚国都城营都,楚昭王逃离都城。;几年后,楚昭王又迁都了“严颖”;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在位期间,秦军突破楚国都城,楚国迁都“陈颖”;楚考烈王为避秦,前253年迁都矩阳,
前241年,迁都寿春。
楚国曾两次被打破国都,四五次迁都逃跑。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最大的楚国国力下降,无法称霸诸侯。
楚国前后有七个都城 为什么楚国喜欢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