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朱棣的话
公元1368年,朱元璋逆天改命,以“开一碗”的地狱模式建立了大明。从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朝开启了200多年的国运。
明朝武功最强的是朱元璋时代和朱迪时代。这一时期真的可以说是汉朝历史上罕见的辉煌时代。朱元璋登基后,发布了“驱逐鞑靼囚犯,恢复中国”的号召,命令徐达和常遇春率军北伐。后来,在蓝玉时代,他创造了卫青和霍去病创造的兵家最高荣誉“封狼居胥”,捕鱼儿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歼北元精英。从那时起,北元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随后,朱迪也延续了洪武朝的作风。南方命令张辅平定安南,然后发动了五次北伐,以消灭北方残余势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朝成祖北伐”,极大地扩大了明朝的领土。
然而,虽然朱迪延续了朱元璋时期的风格,但与朱元璋时代众多名将相比,我们可以看到朱迪的名将太少了。除了一个英国公张辅,真的没有多少人能做到。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img]544124[/img]
洪武与靖难之战的“后遗症”发作,朱棣朝名将稀少
事实上,朱棣一代名将稀缺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这仍然是朱元璋埋下的灾难,也是朱棣在靖难之战中造成的邪恶
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晚年杀害英雄的行为。朱元璋出身卑微,从小就尝到了世界的起起落落,但也加剧了他的怀疑。
明朝成立后,以“淮西勋贵”为首的开国功臣迅速腐化,而朱元璋从小最讨厌的就是贪官,也导致大量开国功臣被杀。
朱元璋晚年,王子朱彪早逝,留下了年轻的朱云文。然而,朱云文根本无法控制这些傲慢的将军,所以他参与了“蓝玉案”。傅友德、蓝玉等一大批著名将军被杀。
其结果是,在靖难之战中,朱允文周围没有特别杰出的将军来抵抗朱迪,而这场灾难一直延续到朱迪一朝,这也是朱迪一朝名将不多的原因。
[img]544125[/img]
其次,“靖难之战”的后遗症也很明显。事实上,虽然朱元璋杀死了许多英雄,但我们可以看到朱迪的“靖难之战”仍然非常困难。此时,许多著名的将军、盛雍、铁炫、徐惠祖等人都热情地出现了。如果朱允炆能听到一个人的话,朱迪就不会登基,但朱迪永远不敢用这些人。
然而,他的“靖难名将”并不多。朱棣名下的第一位将军张玉战死于靖难之战。朱能年仅37岁,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丘福。然而,与多谋的张玉和善于战斗的朱能相比,丘福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星半。后来,他在北征期间贪图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朱棣朝名将不多的原因,直到后来,英国公张辅填补了这个空缺,有他在朱棣才能平定安南。
朱棣的光环太闪亮了,没有人敢在朱棣朝自称“第一将军”。
其实朱棣朝名将不多的另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作为皇帝,朱棣的光芒太闪亮了。就连朱元璋自己也说:“朱棣最像朱元璋。”
这也是朱棣朝名将看起来很少见的原因之一。有了朱棣,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自称是朱棣朝的“第一名将军”。
朱棣自己的王位来得极其不正常,在当时的朝野中颇受批评,为了洗刷这些污名,朱棣必然会选择对外征伐。
然而,随着朱能的死亡,张辅坐在安南。丘福是当时永乐朝唯一能用的人。然而,在永乐七年丘福北征漠北的战争中,贪功冒进导致全军被摧毁。
邱福战败后,朱迪不敢相信他的将军。从那以后,朱迪带领军队出征。为了最大限度地打击漠北的残余势力,明成祖朱迪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北伐。
[img]544126[/img]
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迪发动了第一次北伐,目标是当时漠北的鞑靼部。明军在调难河与鞑靼部激战,击败了鞑靼总理阿鲁台。然而,由于缺水,明军不得不成为一名班主任,但在这一站之后,鞑靼部向明朝屈服。
公元1414年,鞑靼部受到明成祖的打击后,瓦拉部趁机成长。明成祖再次亲征漠北,在调难河与忽兰的温战中重创瓦拉主力,但伤亡不小。
公元1422年,鞑靼部再次入侵大明边塞。明成祖再次发动第三次北伐攻击鞑靼人。因为鞑靼首领阿鲁台害怕明军,他选择了避免战斗,明军找不到鞑靼人,最终选择了失败。
在永乐22年和永乐23年,明成祖发动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彻底击败了鞑靼部。然而,当他第五次亲自去漠北时,他也在旅途中死亡。
[img]544127[/img]
明成祖早年跟随徐达、李文忠等大明开国名将学习战术,为他未来的军旅生涯提供了帮助。登基称帝后,明成祖仍在马背上对外作战,朱迪也被称为“马天子”。
可以说,朱迪的远征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极限,不亚于当年的“封狼居胥”。也正是朱迪的战功过于辉煌,其他人太活跃,不如他。朱迪曾经是那个时代最闪亮的将军。有了朱迪,谁敢在他面前自称“第一将军”?
明成祖朱棣时期除张辅外没有其他名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