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清朝和蒙古,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可以统治中国200多年,虽然原因很多,但妥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然后得到蒙古封建主的大力支持,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有些人认为清朝是“满蒙联合统治的政权”。清朝以蒙古为政权的重要支柱,从其统治利益出发,一方面希望它强大有力,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它对自己的忠诚。
清朝统治者花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渐建立了蒙古政策,并变得越来越制度化。其中,核心政策是对蒙古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使其成为可靠的力量。
[img]544085[/img]
首先,建立蒙古封建主义者的特殊地位。清朝认为蒙古是盟友,使其地位仅次于满洲,高于中国其他民族。清朝承认蒙古贵族有一定的自治权,在大多数蒙古地区实行联盟旗帜制度,间接统治蒙古平民。蒙古地区不必承担国家税收,并受到许多经济优惠待遇。
清朝模仿满洲爵制,规定了蒙古封建主的爵位制度,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台吉或塔布袋,并保留了原来的汗水。蒙古贵族甚至比满洲更授封王公,而且一般都是原格继承,不同于满洲降级继承。顺治皇帝神秘蒙古各部:“中国世世为天子,二等世世为王,享受无穷财富,名不朽。”(《清代祖先实录》卷103,顺治13年8月丙子朔)。据笔者统计,光绪末年蒙古有汗5人,王42人,贝勒28人,贝子29人,公70人,扎萨克台吉或塔布囊71人,共245人。
这些人参加了“朝会燕盛宴”。班次跟随满洲同一爵士后,地位受到尊重,礼貌得体。清朝政府还实行年度班级和围攻制度,使蒙古贵族每年轮流到北京和承德见皇帝,皇帝给予丰厚的奖励,并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使彼此的感情更加和谐。
二是建立“侄叔之亲”和“世缔国姻”。满蒙婚姻是一种大规模、多层次、持续的政治行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娶了蒙古贵族的女儿。清太宗太极也娶了蒙古贵族的女儿,并立即成为顺治皇帝。许多其他皇室儿童和贝勒大臣也娶了蒙古贵族的女儿。
此外,许多清朝皇帝和宗室成员招募蒙古贵族为女婿。满洲皇室的女婿被称为“额徐”,虽然不是皇室,但皇室外戚,封有爵位,持有大权。从1612年到1912年,有432名公主和格格嫁给了蒙古贵族(杜家姬的《清代满蒙婚姻研究》,2003年版的人民出版社),他们的后代分散在更多的部门。据史书记载,光绪末年,科尔沁达尔汉王旗公主子孙台吉和姻亲台吉有2000人,土谢图王旗522人,敖汉旗610多人,巴林旗170多人(2006年中国藏学出版社版的《大清会典·理藩院》)。
这只是蒙古旗帜的一部分,但大多数其他地区都不包括在内。因此,许多蒙古贵族与满洲贵族有亲属关系。乾隆皇帝在招待蒙古王子的宴会上坦言:“它命令所有的宴会参与者带领他们的子孙后代”(昭莲《小亭杂录》,中国书局1980年版)。这表明,蒙古贵族与满洲皇室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
[img]544086[/img]
@ 实行禁止保护政策。清朝适度限制内地汉族人迁入蒙古进行复垦,保护蒙古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生活。清朝还限制了蒙古人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以防止蒙古人因摄入汉族文化和蒙汉通婚而同化。当时,蒙古人的经济文化落后于汉族,难以承受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的汉族人口的影响。
这种影响很容易导致蒙古固有的经济文化衰退,进而导致蒙古社会动荡,触及清朝边境安全。考虑到清朝自身的统治利益,采取的禁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蒙古民族共同体,客观上保护了蒙古的生态环境。应当指出的是,清朝一方面实行封禁政策,限制蒙汉民族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中蒙贸易和内地商人到蒙古做生意,弥补单一游牧经济的不足,使蒙古社会得到中原经济的支持。
为什么清政府要妥善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为什么要优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