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类
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降清朝后,被清朝封为王爵。尤其是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位于清朝西南地区。洪承类也是明朝的降臣,他的地位远高于吴三桂和孔有德。但是,洪承类投降清朝后,为什么只被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呢?谈谈这个复杂的问题。
[img]543893[/img]
@ 我们来谈谈清朝册封的四位异姓王爵,分别是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和吴三桂。其中,早在清朝建立之前,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就投靠后金政权。属于后金在企业崛起中,合并了三家小公司,对集团发展至关重要的“小公司”。“在崛起的过程中,金政权在野战中多次击败明军,其骑兵和步兵的战斗力都高于明军。
然而,后金军缺乏攻城技术和火器。面对明朝新建的“守坚城,用红衣(大炮)”战略,后金政权一筹莫展。但在登州之变中,孔有德和耿精忠带领明朝一支精锐的火器部队投降了后金政权。对后金政权火器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当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时,突然融入了非常有利的合作伙伴。因此,后金大汗皇太极称帝后,册封孔有德为恭顺王,后来改封为定南王。耿忠明是怀顺王,后来改封为靖南王。至尚可喜,与上述两人的情况不同,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皮岛投降。
明朝失去辽东大部分地区后,只能苦苦经营松锦防线。在这个时候,孤立海外的皮岛非常重要。成为牵制后金军队的重要支点,确实让后金政权头疼不已。但由于明朝内部内讧严重,守卫皮岛的尚可喜最终决定投降后金。公元1634年,尚可喜率领广鹿、长山、石城、海洋五岛军民万余人,辖下五岛军资器械投降后金。由于尚可喜的投降至关重要,大汗皇太极亲自出城30里迎接。皇太极称帝后,册封仍可喜为智顺王,后改封为平南王。
[img]543894[/img]
至于吴三桂的平西王,与清朝建立时的三王不同。1644年,李自成率领20万农民军进入首都,明朝崇祯皇帝自杀。由于李自成控制了整个华北地区,此时吴三桂率领3万多名关宁军精锐,成为南明政权在北方的孤军,根本不可能撤退到南方。当时辽沈战役没有渡海装备。事实上,吴三桂已经打算投降李自成,并且已经在出发的路上了。突然听到一系列消息,比如他的财产被查抄,他的父亲被打,他的妾陈圆圆被占用。吴三桂勃然大怒,立即转身攻下山海关,并向关外的清朝求助。
当时皇太极已经去世,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摄政王多尔根负责辅政。多尔根带领八旗精锐日夜兼程,前往山海关。在著名的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和多尔根联合作战,几乎歼灭了李自成的精锐部分,以至于李自成仓促撤退到关中。若说还可喜,耿忠明和孔有德,因后金合并小公司。所以,吴三桂投降清朝,是两个集团的合并,两者根本不是一个等级。毕竟吴三桂有3万多关宁军精锐,有谈判资本。,新来的吴三桂,直接被封为平西王,地位迅速上升。
在孔有德被李定国将军“两厥名王”后,吴三桂成为顺治朝三大藩王之首和核心。@ 让我们来看看洪承类。事实上,在为明朝工作时,吴三桂、尚可喜等人,最多算是小部门主管。洪承类的地位远高于这些人,洪承类先后担任三边总督和蓟辽总督,属于明代董事会决策层成员之一。1640年,当国内农民军暂时转入低谷时,明朝崇祯皇帝计划与清朝进行一场大决战,从而决定雌雄。为了这场决战,明朝聚集了九边重镇几乎所有的精锐力量,总共有13万军队,交给洪承类指挥。
[img]543895[/img]
但在耗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中,明朝13万大军全军覆没,洪承类被俘。根据清朝对松锦大战的记载:“也是一场战役,计算杀敌53783人,获马7440匹,装甲9346件。明兵来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众多,弃马、甲以万计。浮尸漂浮在海里,多如雁蜂。明朝历史文献悲痛欲绝的描述:“九塞之精锐,大明之粮刍,尽力而为,却无法续御,庙社以墟。事实上,到了这一步,洪承畴即使回到了明朝,也是死罪难逃。特别是崇祯皇帝不愿承担责任的性格,注定要结束。
在清朝的劝说下,洪承类最终选择投降,被皇太极册封为三等轻车都尉。历史惊人的相似,乾隆朝宠臣和沈阳在崛起前,爵位是三等轻车都尉。三等轻车都尉属于什么官员?属于三品爵位,与超品王爵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请注意,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都是带着团队来的(尤其是吴三桂和孔有德),有自己的实力和资本,属于企业之间的合并。洪承类是败军之将,属于员工个人跳槽。事实上,清朝高层对洪承畴的投降并不乐观。但皇太极欣赏洪承类,专门从自己的部众中,拨出两个牛录给洪承类管理。
清朝入关后,洪承类先后负责东南、西南等地的管理,官职高于吴三桂等人,但爵位远不如吴三桂、尚可喜等人。顺便说一句,我们来谈谈清朝历史文献对降臣的分类。洪承类、尚可喜等人被列入清朝两臣传甲编辑,承认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吴三桂因叛乱被列入叛臣传。至于钱谦益等人,由于各种原因,被列入二臣传乙编。@ 作者想到了明末清初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天又南冠了。无限山河泪,谁说天地宽。已知泉路近,难以离开故乡。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观看。”
洪承类投降清朝后,为什么只被封为三等轻车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