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一幅挂在南书房值班室的肖像画吸引了乾隆皇帝的目光。这是南书房一位翰林学士的肖像画。画中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乾隆皇帝惊讶地称赞了这幅画的“相似之处”,并问是谁做的,急于把画家召进宫殿。
在画中,翰林学士被邀请到江苏江阴的一位画家为自己画这幅画。任满返京后,他把这幅画挂在南书房的值班室里。画家名叫缪炳泰(1744年)~1807年),是一位布衣老百姓,字像贤,一字姬堂,出生于乾隆年间。他有艺术天赋,从小就能画出好的肖像画,无师自通。
乾隆皇帝立即下达了十万火急的“八百里加急令”,传令将缪炳泰护送到北京,不得延误!
[img]541873[/img]
翰林学士听到“800英里紧急命令”,害怕地说:“缪只是一件布衣,恐怕他受不了内庭的崇拜。”乾隆立即下令赏缪炳泰为举人。
“八百里加急令”到底显示了什么?
当时,文件传输通过驿站,一般每20英里设置一个驿站。普通文件和快速文件是不同的。一旦公文上注明“立即飞行”字样,按规定要求以每天300英里的速度快速传输。沿途所有驿站应如实登记到达。最紧急的情况可以提高到每天800英里的速度。“800英里紧急命令”是最紧急的公文!
缪炳泰到达紫禁城后,立即受命敬绘皇帝御容。缪炳泰跪下来看了乾隆很久,却迟迟写不出来。
乾隆皇帝让他放心画画,不用担心。缪炳泰磕头回奏道:“臣实际上是近视。”
乾隆皇帝立即命令大内侍为缪炳泰挑选一大盘眼镜。当缪炳泰戴上眼镜时,他真的“非凡”了,乾隆皇帝的肖像被画了出来。当时,乾隆是一个长寿的老人,他的耳朵里长了一撮头发。当其他画家画像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敢画,但苗炳泰真的画了这根头发。
[img]541874[/img]
肖像呈现后,乾隆仔细看了看镜子,非常高兴。目前,他奖励缪炳泰郎的官职,进入画院。从那时起,乾隆晚年的肖像画被授予缪炳泰的画笔。苗炳泰后来被命令画清朝英雄像50轴。
乾隆为何要下[800里加急令]护送缪炳泰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