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蜀汉北伐,
蜀汉不可能更多地发展南方地区(包括今天东南亚的一些地区)。
蜀汉的领土包括南部偏远地区和今天东南亚的一些地区,诸葛亮和其他人对这些地区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古老的故事。
刘备、刘禅,也都考虑过去“向南发展”,依靠南方地区坚持抗曹。
然而,蜀汉君臣始终清楚:要想通过经营偏远地区来获得北伐曹魏的实力,是不可能的。
刘备和刘禅都考虑过“向南发展”
长坂坡之战后,走投无路的刘备计划投奔老朋友吴巨。
当时,吴巨是苍梧太守,正在与朝廷任命的土谢争夺交州。
[img]541711[/img]
交州是东汉13刺史部之一,管辖着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的中北部。
大汉交州刺史被杀后,刘表、曹操控制的朝廷对交州展开了竞争。
刘表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驱逐赖恭后,与土羲竞争交州(但处于劣势)。
刘备要投奔吴巨,自然要加入交州争夺战。
从刘备在徐州和荆州一直“反噬”的能力来看,他可能会击败土壤,控制交州。
巧合的是,55年后,邓艾的魏军逼近成都。
后君臣在讨论对策时,也讨论了转移到南中地区“坚持抗魏”的可能性。
蜀汉君臣似乎没有所谓的“优越感”,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态度是开明的。
刘备放弃了交州的机会
在鲁肃提出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后,刘备首次经营交州的想法暂时放弃了。
[img]541712[/img]
赤壁战争结束后,刘备获得了南三郡,毗邻交州,其辖区的零陵与老朋友吴巨的苍梧相连。
然而,交州却被孙权带走了。孙权派步鹭进入交州,杀死吴巨,降落土壤,控制交州。
值得注意的是:1、步鹭进入交州后,吴巨心怀异志(可能倾向刘备),被步鹭杀害。2、步鹭从刘备控制的零陵进入交州,3、与此同时,东吴将南郡交给了刘备。
孙权经营交州,刘备经营南郡,似乎是彼此协商的结果。
刘备和吴巨眉来来去去,有经营之意,但为了经营南郡,刘备还是主动放弃了联系吴巨、经营交州的机会。
刘备虽然对交州的经营感兴趣,但当时他实在无法同时攻略荆州、交州。
南郡、交州之间。刘备选择了南郡。
刘备知道,仅靠经营“极南”地区是不可能竞争世界的雄心壮志的。
蜀汉地盘包括今天东南亚的一些地区
此后,刘备再次进入益州。
[img]541713[/img]
当时的益州,包括南中地区。南中地区,包括今天缅甸、老挝的一些地区。
例如,永昌县包括今天缅甸的克钦邦和掸邦的一些地区。
然而,在刘备时期的南中,立场依然摇摆不定。
正如雍凯所说:我们以前和大汉混在一起。现在大汉去世了,世界上有三个政权叫正朔。兄弟,我很困惑!
孙刘闹翻后,雍凯等人在孙权的勾引下造反,被诸葛亮平定,南中基本属于蜀汉。
南中治理诸葛亮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采取了“羁绊政策”。
诸葛亮承认当地渠帅的权力,任命他们原地就任,实行自治。
同时,孟获等最具号召力的人物被调到蜀中当官,以加强对南中的控制。
@ 诸葛亮劝大姓富豪以“恶夷”为部曲,以“就业”加强对精英的控制。
南中最精锐的劲卒青羌被纳入蜀军,迁徙到蜀地。
诸葛亮在南中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汉粗安”,即使随后出现叛乱,其影响也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蜀汉从南方获得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蜀汉从南中征用了大量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img]541714[/img]
而五部青羌则成为蜀军精锐,被称为“无当飞军”。
中国南方的“夷汉粗安”可以使蜀汉获得如此多的利益。那么,蜀汉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挖掘”中国南方的潜力,丰富国力,甚至继续向南发展?
不能。
边远地区进一步发展不现实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有人建议诸葛亮留人加强治理和发展。
[img]541715[/img]
诸葛亮说出了他的想法。
1、大家刚打完仗,很多当地人的父亲和兄弟都死于战争。如果留在这里发展,就要留下足够的兵来保护。
2、“留兵无食”,供应压力大,不现实。
3、当地仍处于部落和部落联盟时期,经常发生冲突。人们不断违反蜀汉法律。这些担心自己犯罪的人毕竟不能信任留下的蜀人。@ 留在这里只会加剧冲突。
因此,大力发展南中是不现实的。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担忧是正确的。
尽管蜀汉在南中采取的政策相对开明,但南中仍时有动乱。
如果蜀汉采取激进政策,无论是留人发展,还是试图改变习俗,直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更大的动荡。
有时候,你工作越努力,效果就越好。
边远地区进一步发展不划算
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
因此,古代政权只能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类似诸葛亮的“羁绊政策”。
[img]541716[/img]
在“羁绊政策”下,少数民族聚居区由当地头人和土司治理,政府不委派官员治理。
直到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民族融合的加强,政府才“改土归流”,直接管理相关地区。
即便如此,“改土归流”还是引发了许多起义,使明清政府焦头烂额。
在当时的蜀中地区,汉末动乱的破坏确实相对较少,但人也远不如“地不够”。
优先利用蜀中富饶、开发程度高的土地开发生产,显然比劈荆斩棘、“深入不毛”、南部偏远地区开发效率高得多!
在蜀中地区富裕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没有农业基础和传统偏远地区投资有限的资源,真的符合蜀汉的利益吗?
用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话说:谁给这个策略?这个人应该被斩首!
无论是刘备兄弟、刘禅君臣转移到南方坚持斗争的想法,还是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都表明蜀汉政权对传统意义上的南方少数民族聚集区持开放态度。
这种开明的态度使蜀汉对南方的治理和发展接近极限,难以做出更多。
通过开拓南方,获得反攻曹魏的力量,一举翻盘,是不现实、不明智的。
然而,蜀汉为南方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千代之功远比“光复汉室”深远。
蜀汉当初是否有向南发展的意愿? 边远地区发展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