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曹操的故事吗?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曹操从洛阳带走汉献帝后,开始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向世界各地的诸侯指手画脚。但人们不知道曹操带走汉献帝的过程并不顺利。如果曹操当时没有重用一个陌生人,他只是普通诸侯中的一员。
公元196年,在国丈董成、杨峰等人的帮助下,汉献帝成功逃往洛阳。但洛阳的繁荣早已被董卓摧毁。因此,到达洛阳后,汉献帝和他的大臣们一直忙于筹集粮食和草。得知汉献帝的情况后,兖州的曹操特意派人给汉献帝发了一张表章。曹操在表章中说,他希望有机会被汉献帝召见。
汉献帝认为,曹操来看自己,肯定会带来很多钱和食物,然后洛阳缺粮的困境得到了解决,但董成不这么认为。董成认为曹操的举动是为了占领洛阳,劫持汉献帝。因此,曹操派来第一批接待汉献帝的人被董成的军队击退。
从那以后,汉献帝、董成和曹操陷入了僵局。毫无疑问,曹操想把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想以大汉天子的名义命令全世界的诸侯。就在曹操为此苦恼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帮曹操解决了困境。这个奇怪的人叫董昭。
[img]541539[/img]
董昭不是三国一流的谋士,他在袁绍手下的官职很低。然而,董昭有一个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他擅长欺诈。
公元191年,袁绍和公孙赞在界桥上发生了一场战争,以争夺幽州。当时,袁绍刚刚占领冀州,立足不稳,但公孙赞有足够的精力和食物。害怕公孙赞的袁绍立即决定把渤海县交给公孙赞的弟弟。袁绍的举动是让公孙赞的弟弟爱上公孙赞,让两个家庭和平共处。在不希望公孙赞的弟弟得到渤海县后,他违背了誓言,与公孙赞合作,双方攻击袁绍。
有一段时间,幽州的当地人和官员投靠公孙赞兄弟。当时,袁绍占领的领土与公孙赞占领的领土有一个交界处:巨鹿。一旦巨鹿再次被公孙赞占领,袁绍将非常被动。于是袁绍派顾问董昭稳定巨鹿。
到达巨鹿后,董昭先以袁绍的名义发布了一份号召。召文称:黄巾军残部将与巨鹿县富户孙合作。为了避免巨鹿郡落入别人手中,当地人应该先把孙夫除掉。在群情的激动下,孙夫妇死在了当地人的手中。孙夫效忠的对象其实是公孙赞,孙夫死后,巨鹿郡人和公孙赞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董昭帮助袁绍守住了巨鹿郡,不费一兵一卒。
[img]541540[/img]
后来为袁绍做出巨大贡献的董昭,却被袁绍冷落,因为他与袁绍的敌人张淼密切相关。于是董昭选择离开袁绍,转而去洛阳的汉献帝。汉献帝见到董昭后,只给了他一个小官(议郎)。没人会想到,就是这个小官董昭,在为汉献帝效力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看到曹操和董成处于对抗状态的董昭,他亲自伪造了曹操的手书。
董昭伪造的手书是写给负责汉献帝兵马最多的臣子杨奉的。手书以曹操的名义吹捧杨奉。手书的末尾是以曹操的名义写的:今天,世界各地都是狡猾的夏天,四海不宁,天子蒙难。只有你我(杨峰和曹操)才是天子可以依靠的肱股之臣。将来你将在朝内领兵,我曹操将成为你的外援。现在将军(杨奉)有兵,洛阳无粮,曹操粮草众多,但缺兵少将。你我两个人应该互相交流有没有,死生契阔。
[img]541541[/img]
看完董昭伪造的手册后,杨奉立即鼓励汉献帝邀请曹操来洛阳。曹操来到洛阳后,告诉汉献帝,洛阳已经毁于一旦,洛阳仍然是四战之地。最好是汉献帝和一群臣子跟着自己去兖州。
尽管此时杨奉已将曹操视为知己,但他仍不愿汉献帝脱离自己的控制。就在双方再次陷入僵局时,与曹操商量后,董昭又给汉献帝写了一封手书。这封手书对汉献帝说:既然洛阳没有粮食,陛下为什么不搬到洛阳附近的鲁阳县呢?鲁阳郡不仅是杨奉的地盘,而且离曹操的地盘徐都很近。到了鲁阳县,粮草充足,陛下又得到了这两臣的帮助,何愁大业不成?
杨峰也认为手书的建议对他自己很有好处。汉献帝不仅控制着鲁阳县,还从曹操那里得到了粮草和银钱的好处。为什么不呢?但就在汉献帝带着一群臣子搬到洛阳的时候,杨峰终于发现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曹操的许都。到了许都后,杨峰无法抗拒曹操,汉献帝和一群臣子落入了曹操手中。
董昭是如何帮助曹操从洛阳带走汉献帝的?他用了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