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迪皇帝的故事,
杨迪皇帝杨光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他做了许多超越国力的重大事件,如建设东都洛阳、挖掘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为了完成这些重大事件,杨迪皇帝对外国军国主义和内部傲慢奢侈的评价,甚至杨迪皇帝的北巡和西巡也被称为个人旅游。
那么,杨迪皇帝北巡草原,西巡西北边疆,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山川吗?事实上,杨迪皇帝的这些旅行有着深远的政治意图。
[img]542853[/img]
杨迪皇帝是皇帝后的第三年,即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四年。两次北上草原巡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阻止突厥。隋文帝时期,隋朝通过分离和军事打击制服了北方突厥。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无法对隋朝构成威胁。
杨迪皇帝即位后,想到草原看突厥是否真的屈服,为了产生威慑作用,杨迪皇帝使用了足够的军队,巡逻队不仅有官员,还有10万匹马,50万军队,北巡逻队前所未有,草原人民闻所未闻,“胡认为神”,只要看到北巡逻仪式,弯曲膝盖。
当杨迪皇帝到达启民可汗的牙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时,“启民献上生命,跪下恭恭敬敬,王侯以下割在账前,不敢仰望”。所谓的割伤,就是露出肩膀,割下肩膀上的肉献给杨迪皇帝。杨迪皇帝看到扬威塞外震惊草原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自然非常高兴。
杨迪皇帝即位之初,西域有许多小国。到目前为止,甘肃省张掖市有许多商人与中原商人进行交易。隋朝派官部侍郎裴矩负责管理。只是中西部地区之间还有另一股力量阻碍了吐谷浑。吐谷浑的领土在今天的青海和新疆南部。
裴矩在与西域商人的交流中了解了西域国家的山川地理和文化习俗后,将西域的情况写成了三卷书《西域图记》,描述了西域44个国家的概况,并呈现给杨迪皇帝。这引起了杨迪皇帝的极大兴趣。他连续几天召见裴矩。裴矩演奏吐谷浑并不难消灭。因此,杨迪皇帝决心制服吐谷浑,畅通西域,发展丝绸之路。
大业三四年,杨迪皇帝先后派兵攻打吐谷浑。隋将军余文述,他在曼头城(今青海兴海北)击败吐谷浑,杀害了3000多人。他赢得了胜利,占领了赤水城(兴海东南),俘虏了200名王子和将军。有10多万部落前来归降,他的伏允可汗南奔雪山(今青海鄂陵湖南)。在这场战斗中,隋朝几乎占据了吐谷浑的所有领土,在这种情况下,隋颉帝决定进行西巡。
[img]542854[/img]
大业五年(609年)三月,杨迪皇帝开始西巡,有10万官员和部队同行。杨迪皇帝西巡是中国古代中原皇帝前所未有的举动。皇帝旅行需要足够的后勤保障和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
杨迪皇帝以巨大的代价西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风景。当时,西突厥和吐谷浑主要危及河西走廊通道的安全。杨迪皇帝担心他们会一起破坏西部边疆的安全,然后威胁到长安。杨迪皇帝决定西巡,以解决西部边疆的安全,畅通丝绸之路。
5月,杨迪皇帝西行青海时,隋军发现被打败的吐谷浑可汗藏在覆元川(今俄博河)时,杨迪皇帝命令军队四面合围。吐谷浑可汗只带了十几个骑马逃跑,无法抗拒的吐谷浑亲王不得不带领10万人投降。杨迪皇帝的西巡彻底摧毁了吐谷浑的力量。
6月初,杨迪皇帝横穿祁连山,途经大斗拔谷(今甘肃民乐县扁都口)时,遭遇暴风雪,文武官员饥饿寒冷。因此,许多士兵死亡,他的同龄人失去了尴尬。
6月11日,杨迪皇帝抵达张掖。17日,杨迪皇帝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大黄山会见了西域27国的朝拜使臣。第二天,杨迪皇帝下令在西域设立四个县,即姗姗(今新疆若羌)、而且末(今新疆及末南)、西海(今青海湖西岸)、河源四县(今青海兴海东)。只是到了隋末,天下大乱,隋朝也失去了对这四个县的控制。
9月25日,杨迪皇帝回到长安。西巡结束了半年。杨迪皇帝的西巡涉及青海和河西走廊,意义重大。打败吐谷浑后,吐谷浑在大业末年未能成为西部边境患者,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后来,唐朝与西部国家进行了繁荣的文化经济交流,这不得不说是杨迪皇帝西巡的重大贡献。
在封建时代,杨光是唯一一位能到达西北偏远地区的中原皇帝。大多数其他皇帝都呆在繁华的首都里。即使他们想出去参观山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去了江南。谁会去如此偏僻寒冷的西北边境?
杨迪皇帝前所未有的西巡真正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