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向前奔流,无休止。今天给大家讲秦宓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精彩的问答,包括问答双方的政治立场、熟练的问答和更多的政治水平。他们是苏州的使者张文和蜀汉的秦米[mì]。
223年,刘备在遭遇“夷陵之战”大败后,退居白帝城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孤诸葛亮,请诸葛亮协助后主刘禅。
执掌蜀汉大权后,诸葛亮于当年10月派使者邓芝到东吴,双方修复,继续联手对抗北方曹魏政权。
[img]542557[/img]
第二年,作为回访,孙权还派使者张温出使蜀地,保持东吴与蜀汉的友谊。
张温(193-230年)来自吴郡和吴县(今江苏苏州)。他缺乏道德修养,外表奇特。他是东吴非常有名的天才。他是孙权时期的王子和王子。
张温到达蜀地后,按照孙权的意愿,“称美蜀政”,“通情好”,顺利完成使命,诸葛亮也称赞他。
张文临别时,诸葛亮率领蜀汉文武百官为他送行,大家都到了,但诸葛亮提拔的长水校尉秦宓还没到,诸葛亮也多次派人催促。
张温觉得很奇怪,问诸葛亮:“他是谁?”
诸葛亮回答说:“益州学士。”
作为东吴的才子,张文想找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他觉得这么多人等着他一个人,不如等着这个人来,自己考他,让这个“益州学士”出丑。
秦宓(-226年),字是智慧。广汉县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秦宓能言善辩。早年在益州牧刘章手下工作,后来投降刘备。刘备伐吴时,秦宓尽力劝阻他。刘备生气了,想杀了秦宓。多亏诸葛亮及时求情,他救了自己的命。
[img]542558[/img]
秦宓到达后,张温在诸葛亮众人面前开始问秦宓:“你读过书吗?”
秦宓说:“五尺高的孩子都读书,你又何必小看人!”
张温又问:“天有头吗?”
秦宓回答说:“有头。”
张温问:“头在哪里?”
秦宓回答说:“在西方,《诗经》说‘是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
张温又问:“天有耳朵吗?”
秦宓回答说:“天的位置很高,但你也能听到地下的声音。《诗经》里有句话,‘鹤鸣于九高,声闻于天’。如果天没有耳朵,听什么?”
张温又问:“天有脚吗?”
秦宓回答说:“是的,《诗经》说‘天步艰难,儿子不犹’。如果上帝没有脚,为什么要走路?”
张温又问:“天有姓吗?”
秦宓回答说:“有姓。”
张温问:“姓什么?”
秦宓回答:“姓刘。”
张温问:“你怎么知道姓刘?”
秦宓回答说:“今天子姓刘,所以知道天姓刘。”
张温又问:“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吗?”(东吴在东方)
秦宓回答说:“太阳虽然从东方升起,但最终还是从西方落下。”(蜀汉在西方)
张温的连续提问,并没有困住秦宓,秦宓“答问如响,应声而出”,秦宓的非凡口才,让张温“大敬服”。
值得称赞的是,秦宓在回答张文的一系列难题时,巧妙地将刘的蜀汉政权比作天空,这让张文不得不感叹“蜀中有多英俊”。
东吴使者张文和蜀汉秦宓:三国最精彩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