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魏晋南北朝,
美学大师宗华白曾说:「魏晋六朝是转型的关键,分为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人的美走向了一个新的方面,展现了一个新的美的理想。也就是说,我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个更高的美境界。」
一个时代的建筑最能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不难理解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的建筑被描述为「初发芙蓉」。
[img]541172[/img]
礼制之下的「初发芙蓉」
中国古代社会有严格的礼制,建筑也不例外。
以祭祖宗庙为例,《礼记王制》对此有详细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ー庙」。住宅建筑也是如此。宫殿的建筑规格是最高的,然后根据业主的地位,其住宅建筑按照统一的范式,在规模和规模上遵循礼仪制度,并相应减少。
在秦朝,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技术相当成熟。秦始皇曾大兴土木建筑阿房宫。唐代文人杜牧在《阿房宫斌》中描述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曼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形,钩心斗角。」
汉代,从考古发现的汉代壁画、石阙、画像砖等物品可以看出,汉代建筑的阑尾、梁、屋檐都是直线,外观是直柱、水平阑尾和屋檐,屋顶也是平坡,没有曲线或曲面,风格端庄严肃。这种土木结构的秦汉建筑延伸到魏晋。
[img]541173[/img]
从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废汉称帝,到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世界,魏晋南北朝延续了300多年,这是中国建筑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
以前是汉代,建筑外观线条以直线为主,风格端庄严肃,简约古拙。建筑结构为土木混合结构,主要承重部分为土墙和墩台;隋唐以后,建筑外观呈现出多变的曲线。全木结构建筑繁荣发展,呈现出灵动华丽、豪放活力的唐代建筑美学。
在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时期,各种房屋和建筑仍沿着复汉的风格,建筑技术没有取得很大进步。宫殿等大型建筑和普通住宅都是按照汉代的传统技术建造的,即土木工程混合结构建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晋。
[img]541174[/img]
据史料记载,建于公元387年的东晋建康太庙,墙体采用墙柱、墙带加固,表明仍是土木混合结构建筑。
直到南北朝后期,由于宫殿、寺庙等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较大,唐代诗人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证明当时寺庙建设盛行,木结构技术的进步开始发生变化。
所谓的建筑术语「侧脚」「生起」当技术开始出现时,这些技术可以加强柱网承载后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加强屋檐到角落的翘曲程度,形成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翼角起翘」。这些建筑技术出现在南北朝中后期,进入隋唐后逐渐成为主流,完成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风格的重要变化。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中国建筑不仅是一种延续了两年多的工程技术,而且本身也创造了一个艺术体系。许多建筑是我们文化的表现和艺术的大宗遗产。」
[img]541175[/img]
不幸的是,许多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用木材建造的,都被战争摧毁了。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建造了大量的佛教建筑,包括寺庙、石窟等。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是在这一时期开挖的。
北魏洛阳市有永宁寺塔,现存塔址上有青石台基。根据塔基的大小和文献记载,考古学家推断塔原高147米,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建筑高度。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是什么?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