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儒家]之一:揭秘他的财富

今天给大家讲讲顾炎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顾炎武(1613-1682)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气节高,受到后人的钦佩。为了反清复明,也为了书立,顾炎武从45岁开始北游学习,25年在外游荡,没有衣锦还乡,也没有叶落归根。最后,他死在了他的家乡。

在北上游学习的路上,他去了山东、北京、陕西、山西等地。他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固定的食物,伴随着骡马和沉卷,完成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壮举。最后,他留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充满了豪言壮语。

在踏上游学之旅之前,他因家产破败而被抢劫陷害,深深感受到“弱者被欺负”的后果。尽管顾炎武一路上得到了文友们的鼎立相助,但他始终自强不息。为了实施他长期游学的计划,他不想一直心安理得地依靠别人。他必须自力更生,找到赚钱的方法。在游学的路上,他通过编书赚稿酬、卖田赚差价、入票赚利润,筹集了可供生活和编书费用的资金,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旅程。

01

编书赚稿酬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人有很多知识,可以靠卖文来获得报酬。无奈之下,顾炎武只能走这条最有效的路。对一向清高的顾炎武来说,沦落到靠卖文为生的地步,总觉得很尴尬。幸运的是,顾炎武的文名在外,不需要他主动出击,别人往往络绎不绝地来到门口,邀请他参与当地志书的编写。这些写作主题也是顾炎武鸿文章中需要研究的内容。他们经常欣然接受,一举两得完成写作任务。他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作品,还可以赚取可观的报酬。

[img]539132[/img]

由于山东曾经是复社(明末文社)活动的重要地区,莱州也是山东复社的中心,那里有他在昆山认识的老朋友,顾炎武北上游学的初期就落户莱州。顾炎武接受了编写当地方志的任务后,几乎游历了山东各地,并对那里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采风。在山东留学期间,他广泛结交了当地名人,获得了亲眼目睹的第一手资料,在那里写了《山东考古录》,并协助编辑了《山东通志》、《德州志》、《邹平县志》,为山东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

顾炎武并不忌讳“写文拿钱”的做法,所以他对《日知录》中的古代稿酬标准进行了专题调查,认为这是劳动收入,是自然的回报。至于顾炎武为山东写的作品最终得到了多少稿费,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了这些稿费,他的生活变得安全无忧,这是不争的事实。

02

卖田赚差价

顾炎武在北上游学习期间经常在山川之间行走,所以他对地理风水特别敏感。每次去一个地方,只要看到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就买开垦,有时自己打理,有时请人管理,然后看到合适的时间高价出售,赚取差价,成为当时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

但在土地买卖过程中,发生了摩擦风暴。有一年,顾炎武在山东章丘逗留时,看中了城边十顷的土地,准备先买再卖。但当时手头拮据,一时拿不出多少钱,正在犯难的时候,顾炎武得知田主谢长吉曾欠他一笔债,正好可以用田抵押。但主人珍惜这片肥沃的土地,此时听说顾炎武有一个案子,谢长吉别有用心地借此机会指责顾炎武有强占良田的企图,妄想“赖账”。尽管谢长吉最终输掉了官司,但顾炎武也陷入了焦头烂额。

[img]539134[/img]

在这场诉讼之后,顾炎武在章丘的声誉受到了影响,他不得不选择离开回避。后来,他在山东的其他地方买了一个庄园,但顾炎武的愿望是购买和管理田地。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四年来,它一直是一片良田,现在它将被出售给主人……”可以看出,顾炎武获得这片土地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和欣赏。

顾炎武后来也有在塞外垦荒的经历,这也是他勤工俭学的表现!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为自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出国留学资金。

03

入票赚取手续费

票号的兴起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的现金支付已经不能让世界各地的商人轻松实现交易,镖局的发现存在许多安全风险,一种通过汇票结算的方法应运而生。这种便捷的汇兑功能逐渐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在这种背景下,资金雄厚的商家转而专营汇兑业务。从那时起,令人耳目一新的票号诞生了。

据记载,全国著名的晋商票号与顾炎武有关。当他住在山西时,他看到了兑换业务的萌芽(例如,他的朋友傅山通过转移资金来管理他在世界各地的庄园),并率先提出了这种新颖的结算方法,这催生了晋商票号的建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钞法之兴,因为前人,不以银为币,而患钱之重,就是立这法。唐宪宗的飞钱,也就是今天的会票。顾炎武在阅读历史书籍时,发现前人有“飞钱”结算的理念,受到启发,大力倡导,为全世界著名的晋商票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在《中国近300年学术史》中表示,晋商票号由顾炎武创立,所有组织规则都是手定的。当时,顾炎武动员山西富商自发投资,建立强大的金融组织,为他们建立规章制度,确保他们在交易中安全运行,从中获利。这种方法不仅方便了交易,还搞活了资金。据说顾炎武本人也把闲钱投入票号,从中赚取结算手续费,获得了不少利润。

在顾炎武北上游学习的25年里,他不仅传播了自己的学术智慧,还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头脑。通过自力更生找到赚钱的方法,体制外的文人不愁衣食,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生活费用和书籍费用,让这段漫游世界的游学经历更具传奇色彩。


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儒家]之一:揭秘他的财富顾炎武,明末清初[三大儒家]之一:揭秘他的财富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明英宗朱祁镇的老婆为何瞎了眼睛废了一双腿?
  • 如果说明英宗在政治上面是个无能的昏君的话,那么在生活中的话,明英宗一定是个好男人的典范。钱皇后算起来也是明英宗的原配...

  • 什么是春凳?主要做什么?
  • 一代伟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读《红楼梦》,你就不会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应该被视为小说,也应该被视为历史。他写...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