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始建于明代,负责一个省的行政管理,宣布朝廷的各项政令都在政府、道、县,全名为“宣布政使布政使布政使”。它也被称为“藩司”,因为它以政府、道、县为榜样,类似于古代藩镇的治理,转称为“方伯”。
根据《历代职官表》的解释,明代布政使的原因如下:
“我们不能不在政府和州之上设定一个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也不能不防止离心的倾向,所以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政府使者部门...使其专用,而不是面向人民;并指挥使主军务,根据检查使典纠正刑名,而布政使复分为左右,以防其专利。”
由此可见,明朝设立政府使者,以其为专职官员,汇总一方行政,成为政府、州以上行政区。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分别是直隶、山东、、云南、贵州、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浙江、陕西、湖南、甘肃、广西、广东、四川、新疆。后来,由于当地重要性的变化,如1887年,台湾增加了一名政府部长,驻扎在台北。
布政使的职责
根据清代官制,布政使空缺应列出具体问题,各省按照规定晋升。布政使应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各省巡抚(本省巡抚除外)。
布政使属于二品官,头顶镂花珊瑚,朝金元版四,每件装饰一颗红宝石,等级仅次于巡抚。它的年薪是1552,养廉银大约是12000。这个阶级被称为通用工资医生,命妇被命名为妻子。
[img]539573[/img]
布政使的具体职责可分为四项:
第一,管理下属官员。省内政府、州以下官员由布政使管理,发放工资,考核政绩,向官员报告督抚;
二、承宣政令。朝廷的政务法令,由布政使通知各政府、道、州、县落实,布政使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
三、管理本省财税。征税,负责财政收支;每十年统计各省户籍、人口、田亩数等。,并向户部报告;
四、提调考试,参议本省政务,必要时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
[img]539574[/img]
明朝各省巡抚制度不是很好,布政使是省长官。清朝各省设巡抚和总督,布政使成为督抚的官员。布政使用“详细”称为“本司”;督抚行文布政使用“扎顿”。
承宣布政使司
宣布政使司是布政使的衙门,即其日常办公场所。由于省份的不同,公司内部机构和官员的设置不同,主要包括以下设置:
经历司
经验部门设立经验,官方秩序从六个产品开始。主要负责出纳文移事务,为部署领导,总结部署内的许多事务。
理问所
理问所设理问,官方秩序从六个产品开始,负责调查和核实刑事名称。清朝布政司常设理问者有七个省:直隶、湖南、浙江、江西、陕西、江苏。清初,各省理问也从七品副理问开始,康熙三十八年全部裁掉。
都事
清朝在福建。河南省布政司各设立七品都事一人,与经验共同掌管出纳文移。
照磨所
照磨所设有八品照磨,负责照磨宗卷等。
库大使
布政司库大使始建于明朝,清朝沿袭,为正八品管库官,属杂职,负责库存账籍。
@ 部分省份布政司还设立了大使、检察官、典吏等职务,协助布政使办理相关事务。
什么是布政使?揭露布政使的起源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