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分析不同朝代的教育制度,包括入学年龄、考试成绩和惩罚

教育一直是一个核心话题。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学校”一词中的“学校”应该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出现了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学校”。

那么,古人和现人上学有很大区别吗?

除了学到的东西,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入学年龄,是否有体罚,如何在考试中打分。

先来看看入学年龄。

目前的制度是“一刀切”。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婴儿只能在第二年注册。这导致了一种现象,但比例相对较低,即一些孕妇会提前“切割”孩子。

而在古代呢?

入学年龄相对较宽,基本在8-15岁之间。直到明清,8岁入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只要只有14岁、15岁,基本可以入学。因此,在学校里,8岁的小娃和15岁的大娃背诵《三字经》是很正常的。

[img]539067[/img]

在唐代,入学年龄会更早,类似于现在,6、7岁时进入学校。当时,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很早就开始教育他们的孩子,比如孙思邈。当他7岁进入学校时,他可以“每天背诵千言万语”。

但也有人建议入学年龄要看人,可以放宽到20岁。比如明朝魏校在《庄渠遗书》中说,如果家里有孩子,6岁、7到20岁,都要送去读书。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大龄小学生,北魏人刘兰,进学校时已经30多岁了。

在古代,如果你不努力学习,被丈夫体罚是很常见的,有时甚至你的家人也会受到惩罚。明代黄佐在《泰泉乡礼·乡校》中明确规定,如果无缘无故逃学三次,“像以前一样惩罚父亲和兄弟”,“挞”意味着体罚。

然而,惩罚自然有奖励,可以“抵消工作”。明朝的沈鲤认为,勤奋、进步、遵守学校规则的学生应该获得免除处罚的奖励,如果他们需要受到惩罚,他们可以免除处罚。@ 在办学时,明朝官员叶春及还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事实上,学生的行为评估也是古代教育的重点。

在明朝,一些学校会设立各种记录簿,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一一记录下来。有时学生会自己填写,自我评价。

当时的学习并不比现在宽松。读《宋会·崇儒》时,国子监督小学生的课业并不简单。“八岁能背一经,日书200字”,“十岁加一经,字100字”,12岁以上继续加一经,字200字。更有甚者,12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除了学经还要练500个毛笔字。

古代的考试和现在差不多,有“日考”、“月考”和“季考”。然而,考试将取决于学校。元代上元县(今南京市)规定了小学考试时间:每月初三、十六两天,有两个班的学生和监考人员。

[img]539068[/img]

明朝的考试制度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建议“朔望日考试”,也有人主张“369班”。清朝的基本定型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考试制度。

例如:

公课和月课一个月考一次。

朔望课,是半月一考。

季课,每季度一次,一年四次。

还有会课,是多次考试,义学是抽考。

另外是“补考”,考试不好的学生不用太担心,还有机会。

考试的“分制”,一般为“十分制”、“打勾系统”和“评论系统”等等。而“打勾系统”,并非真正的“打勾系统”。√",表现出优秀。一般用“○“表现很好,第二点是“△",再一次是“×”了。

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入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好学校。比如国子监的小学,面向官员的子弟。

当时没有中考的说法,小学毕业后直接上大学。小学一般是“七年制”、“八年制”或“十年制”最短三年。@ 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小学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学、国子监等高等院校。然而,即使你在国子监狱学习,也只有50%的地方可以上大学。

宋徽宗期间,宋徽宗颁布了“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新生当然都在“外舍”,成绩好的会进入“内舍”,考试再好的也是“上舍”。但事实上,这种快慢班更具“留级”和“升级”的味道,使得“三舍法”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的一种模式。然而,这一制度很快就被抵制了,难道不是变相将学生排除在“三六九等”之外吗?

可以看出,不仅现代,古代教育不公平也非常严重。

[img]539069[/img]

元朝时期,学校教育发展迅速。到元朝28年(1293年),全国共有21300多所学校。明清时期,学校进一步发展。,学校是免费的,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问题。

今天的人读书,似乎升学压力很大,但看古人,即使在科举时代出生在官宦家庭,没有真正的技能,毕业也是个问题。

当然,他们可以花钱捐官。


分析不同朝代的教育制度,包括入学年龄、考试成绩和惩罚分析不同朝代的教育制度,包括入学年龄、考试成绩和惩罚

,,,,,,,

  • 北宋杨时尊师重道:留下[程门立雪]千古故事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独特概念。“国家”与“家”密切相关。国家由家庭组成,只有有了国家才有家...

  • 努尔哈赤多次倡导节俭,拒绝贡品:训诫子孙戒酒
  • 《清实录》和《满文老档》记录了努尔哈赤对儿孙说的话:明朝、日本、蒙古等大国几代人修善积德,最终成就伟业的故事,以及那些...

  • 马超投奔张鲁时当过教育官员 负责讲解《老子》
  • 三国名将马超在与曹操征战失败后,又因内讧,丢失凉州,于是投奔了汉中的张鲁。张鲁安置了马超,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汉中...

  • 曾国藩的智慧: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
  • 当孩子们出现各种问题时,他们通常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事实上,儿童...

  • 明朝什么时候建立了西厂? 与哪位皇帝有关
  • 明朝有一些其他朝代没有的东西,比如当时的东西工厂,西工厂是在明宪宗时期建立起来的,它的定义是一个特务组织。当时,该组...

  • 为什么朱元璋的军户军屯制破灭?原因是什么?
  • 历史上,中原统一王朝有相当大的军队来应对外来入侵和内部动荡,如秦汉、隋唐、元明清,但各朝都受到当时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