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楚庄王是楚穆王的儿子,春秋五霸之一。然而,楚庄王在位的头三年,却忽视了国政,沉迷于酒色。三年后,他突然醒悟,重用吴菊、苏从等贤臣。
并开始重视经济的生产和发展,使楚国的国力日益增强。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来自他。
楚庄王为什么三年不听国事?它隐含着他的智慧。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img]538558[/img]
1.避乱
楚庄王即位时很年轻,而楚国此时正处于乱政时期,造成混乱的原因,要从父亲楚穆王说起。
楚穆王时期,楚国有内忧外患。首先,楚国的附属国舒国、宗国和巢国反叛了楚国。虽然楚穆王派军平息叛乱,但楚国的国力也被大量消耗。
然后,楚国又出现了一场内斗。公子谢和斗克谋反。他们想刺杀尹成嘉。结果,刺杀失败了。他们的狗急跳墙,劫持了刚登基的楚庄王逃跑。他们在庐地被当地医生拦截,楚庄王获救。
[img]538559[/img]
楚庄王在这次生死灾难后也有些害怕。他觉得大臣们都有叛逆的心,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叛徒。被蛇咬了十年,怕井绳。因此,为了避免再次卷入内斗,他不愿意管理政府,每天只吃喝玩乐。
这是他选择避难自保的一种方式。
[img]538560[/img]
2.选人
楚庄王忽视政府还有另一个目的。当他即位时,他不知道谁是忠臣。他故意扮演一个愚蠢的国王,并在宫门上写道:“建议者,杀死无赦”。目的是看看谁真的忠于他。
宫门上写着这句话,谁敢提出建议?事实上,楚庄王心里很清楚。他不会杀死警告。但他想知道谁是不怕死的警告,所以这个人才是真正忠于楚国的人。
与此同时,他还想知道进诫者是否有勇气和智慧,是否会巧妙地向他提出建议。
[img]538561[/img]
果然,不久,医生苏从发誓要杀了他,吴举用一只鸟的隐语暗示楚庄王是明君。楚庄王认为他们是楚国的忠臣和栋梁,于是下令停止娱乐,开始处理政务。
他任命了数百名功臣,要求伍举和苏从管理国家事务。楚国非常支持楚庄王的决定。楚庄王花了三年时间调查官员。在了解了楚国的内部矛盾后,他果断地选择和雇佣人员来恢复楚国的内部秩序。
楚庄王的吃喝玩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并非真的不理国事。
[img]538562[/img]
三、考虑治国之策
楚庄王三年来不仅在选人,还计划复兴楚国,强大楚国。
例如,三年后,他亲自带领军队摧毁了庸国,降服了蛮夷;后来,他摧毁了陈国,攻打了郑国,击败了晋国,确立了霸主地位;最后,他包围了宋国,使楚国的霸权达到了顶峰,楚庄王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楚庄王称霸的想法和计划显然是在他即位的时候产生的。然而,当时国内形势无法让他实现这些计划,于是他一步一步撤退,慢慢创造条件,最终通过20年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霸权。
[img]538563[/img]
楚庄王不是个花花公子,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了一些对策。时机成熟后,他立即实施了自己的想法,并在统治楚国期间实现了一生的夙愿。
楚庄王的做法也为我们现代人指明了方向。他告诉我们“曲线救国”的道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快节奏”没有错,但要把握节奏,就要快,就要慢。
如果有人被困住了,那么救援就会很快,否则被困的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你遇到了复杂而难以区分的事情,你不能盲目地追求速度,但要冷静下来,观察事物的发展,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img]538564[/img]
例如,如果新人想对公司提出改进意见,这是一件复杂而难以区分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新人都渴望展示自己,并在不了解公司和员工的情况下给出不合理的建议。此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员工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
然后了解哪些因素阻碍了公司在外部环境中的发展。观察和考虑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如果你贸然采取行动,你可能会受到阻碍,甚至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引起新的问题。
楚庄王一动不动,默默观察,直到找到解决办法,然后一击即中。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新人能做到这一点。由此可见,楚庄王不仅是明君,也是智者,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
为什么楚庄王三年不听国事? 楚庄王是怎么一鸣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