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统一,秦国花了几代人的努力,花了几百年的时间,但从统一到灭亡只花了14年。很多人说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因为法制过于严格而灭亡的,但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因为法制过于严格而灭亡吗?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样?
[img]537810[/img]
在认为,严格的法律制度只能说是原因之一,主要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朝代的灭亡不是一两年的事,也不是一两个原因造成的。严格的法律制度可能更有利于短期内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因素加速了大秦王朝的快速崩溃和解体。
[img]537811[/img]
一、政权交替混乱,政局动荡不安
@ 秦始皇驾鹤西去,赵高篡改诏书,胡亥夺王位,进行三步曲内部清洁。第一步:逼死本该继位的太子扶苏,边关教练蒙田。以仁德的名义,扶苏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若他即位,秦朝的结局将大不相同。此外,在记载中,陈胜、吴光造反也打着扶苏的旗号,可见太子扶苏的号召力之强(一方面是仁德,另一方面是正统)。
[img]537812[/img]
第二步:大屠杀宗室王子,大大削弱了秦朝宗室的力量,导致后来镇压的秦军将领没有宗室王子的指挥官,失去了所有的约束力和威慑力。而且秦朝实行县制,地方没有亲王。一旦国家出现混乱,地方势力就会成为诸侯。如果亲王自乱,最后的胜利者还是自己的家庭,不会改朝换代。
[img]537813[/img]
第三步:掌权人内部争权夺利,贤臣名将死亡。赵高对中书令不满意,陷害李斯谋反,清理李斯一脉老臣,国家机器相对失控。赵高导演指鹿为马的闹剧,让秦朝内能臣武将所剩无几,皇帝早已成为孤家寡人。而且,赵高团队的货物只能是蛀虫。起初,张邯可以独挡一方,打败了战争,害怕惩罚,并以最终的有生力量投降。
二、国家工程巨大,人民压力巨大
作为一代枭雄,秦始皇非常喜功,热衷于战争。民间兵役苦不堪言,硬生生拖垮了一个国家的财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工程,有秦直道(秦代高速公路)、长城、咸阳宫、秦始皇陵、灵渠等五个项目几乎同时开工。每个项目都使用了至少10万劳动力。只有奴隶根本达不到,只能过度使用兵役。此外,有些项目是豆腐渣项目,数十万人死亡,说“世界苦秦已久”。
[img]537814[/img]
另一种是军事战争,主要是北对匈奴,南对瓯越。秦朝花了十年时间平定六国,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国家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而且始皇帝仍然不满足于领土的大小。北面重装骑兵对抗匈奴。幸运的是,教练是蒙田,消耗量不是特别大。南征百越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首征几乎全军覆没,第二次全国努力。岭南驻扎着80万军队,都是秦朝的正规军。当中原内乱时,秦军根本没有真正的军队。
三、国家内部矛盾严重,不安分子死灰复燃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内部矛盾,可以说是特权阶级与普通劳动阶级的矛盾,最终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过度的兵役和税收,不断地洗劫人民的财富,最终让人民对政权失望,是最后的困难。不安分子主要是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如王族后代、贵族后代、将相后代等。秦始皇灭六国只是摧毁了六国的上层建筑,没有斩草除根。后来东巡还上演了张良暗杀的大戏(虽然失败了)。
秦朝内部的混乱让这些不安分子嗅到了复国的好机会,比如吴中领导的项梁、项羽领导的楚国力量、魏豹、赵国后裔赵歇等。当然,也有以张耳、陈余、宋玉为首的六国士大夫阶层。过去,纯粹的农民起义只是土鸡瓦狗,没有组织,没有战斗力。陈胜、吴光、周由等第一代领导人失败并被杀。武臣等第二代领导人只知道争权夺利,自私短视,被六国贵族所取代,只为他人做婚纱。六国贵族集团以项梁、项梁为首,在几场大会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军。
[img]537815[/img]
四、国家人才断层,核心军队不在
纵观秦朝开国历史,那一代名将在始皇时期相继去世,如王坚、王贲、内史腾、司马错、蒙羁等。后来,李斯、蒙田、李由等相继被杀。虽然王家第三代王离在巨鹿之战中死于名将家族的光环,但秦军很难有几个能独立的将领。项羽、刘邦、英布、张耳、彭越等。从秦朝与起义军的战争来看,大部分都是县军,边塞军团很少出战(一个在对抗匈奴,一个在驻扎百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秦军的战斗。后期的军队更多的是奴隶、囚徒、平民组合的乌合之众,不能算是大秦雄师,这一波是巨大的损失。
@ 认为秦朝的灭亡不仅是由于严格的法律原因,还有许多其他原因,实现统一后,社会制度变化太大,没有恢复人民压力太大,也不注意安抚人民导致不稳定,也给了罪犯复活的机会,军队没有著名的将军没有精英士兵只有乌合之众,所以秦朝灭亡。你对这个问题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吗?
秦朝从统一到灭亡只用了14年时间 秦朝灭亡真的法律严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