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一种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神兽,与“凤、林、龟”合称为“四灵”。在古人眼里,龙的形象是“头像驼,角像鹿,眼像兔子,耳像牛,项像蛇,腹像蜃楼,鳞像鲤鱼,爪像鹰,掌像老虎”,“声音像戛铜盘,嘴边有胡须,点下有珍珠,喉咙下有鳞片”。
[img]537883[/img]
龙不仅外形奇特,而且具有无限的法力。它可以飞到天空,逃到水里,腾云下雨。古人一直很敬畏龙。因此,龙皇帝成为皇权的象征。皇帝们称自己为“真正的龙天子”。在宫殿、衣服和日常用具上,他们应该雕刻和绘制龙的图案,以突出他们的帝国威严。
然而,龙总是给人一种熟悉和陌生的感觉。说熟悉,是很多人在图片传说中看到或听到龙,说陌生,是没有人能见证龙的活体。然而,打开几千年前的古典书籍,你可以找到很多与龙有关的记录,其中一些足以让现代人感到难以想象。
《左传》、《史记》、《路史》都记载了夏代养龙专家刘累的事迹。这件事应该从姚舜禹时代开始。“顺的时候,人们会为龙服务。”舜帝在位时,四方部落和世界各地的诸侯都表示臣服,向舜帝贡献了各种珍宝和珍禽。龙也是贡品之一。舜帝也很喜欢龙,所以他把龙养在宫里。“帝舜世有畜龙”。
然而,即使在那个时候,龙也是“罕见的东西”。很少有人知道龙的生活习惯,甚至不知道它喜欢吃什么。舜帝拜访了那些知道如何养龙的人,最后找到了一个叫董父的人。董父“真的是一条好龙,可以要求他的栖息地吃,龙回来”,他精通龙的生活习惯,善于养龙,顺皇帝发现他在宫殿里找到了一个专职的龙,并给了他一个名字“龙”。
夏朝皇帝孔甲在位时,孔甲是一位著名的昏君,“好事鬼神,沉迷于一乐”。结果世界动荡,诸侯拒绝接受,但孔甲只是作为和尚打了一天钟,得过且过。有一次有人送了两条龙,孔甲很开心,赶紧派人把这两条龙当玩物养。
但是因为宫里没有懂得养龙的人,不管喂什么食物,两条龙都不屑一顾,奄奄一息。孔甲很着急,到处派人去找懂得养龙的人,最后找到了一个叫刘累的“养龙专家”。这个刘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经崇拜龙的董父为师,赢得了真正的传记。
刘累被孔甲召到宫里,专门负责养龙。刘累出手不凡,对龙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两条龙矫健茁壮,孔甲非常满意。他给刘累起了“御龙”的名字。但刘累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一条龙意外死亡。刘累害怕被皇帝指责,不敢说什么。他还把死龙做成肉汤,献给孔甲。刘累知道自己遇到了一场大灾难,很快就逃离了自己的罪行。从那以后,他隐姓埋名终老江湖。
[img]537884[/img]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古代神话中的神龙并不存在。从这两条龙的表现来看,他们没有“神力”,落在人类手中没有反击,让屠宰,不仅顺从地成为宠物,甚至做汤,可以看出,这两条龙不是传说中的神龙,而是一种类似龙的动物。
这两条龙是什么动物?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两件文物终于帮助人们揭开了答案。据专家介绍,这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一座古城遗址,正好在顺帝时期和夏朝孔甲时期之间。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个彩绘龙纹陶盘,是古代皇帝祭祀的礼物。龙的大嘴是方形的,细长的,充满了象牙和爪子,就像鳄鱼的嘴。
陶寺遗址出土的另一件文物“鼓”是古代帝王祭祀中使用的打击乐器。外皮由鳄鱼皮制成,腹部甚至有几块鳄鱼皮下骨板。这两件文物充分证明,在夏朝,北方曾经是鳄鱼生活区。鳄鱼的强大形象苗条、锯齿状,被古人视为神话传说中龙的真实原始形象之一。夏朝刘累养的两条龙,应该是两条鳄鱼,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解释古书对此事的描述记载。
历史上有人养过龙?这个刘累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