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康熙连吃七天窝头,为什么午餐费用不降反升?

在中国,南方人更喜欢米饭,而北方人更喜欢糕点。其中,“窝窝头”是北方著名的菜肴。窝窝头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玉米粉和大豆粉与水混合,揉成面团,然后挤成剂。在蒸笼中蒸熟后,一个新鲜美味的窝窝就会出炉。

窝窝头是由全谷物制成的糕点,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对人体胃有很大的好处。此外,窝窝头口感润滑,味道鲜美,食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深受普通人的喜爱。不仅如此,窝窝头还曾登上寺庙,进入皇帝的食谱。窝窝头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金塔”。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边缘军队多次发生战争。康熙皇帝首先在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然后在1684年统一台湾,然后在1689年与沙俄作战
1698年,蒙古向北平定...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使康熙国库不足,所以康熙平时生活简单,从不奢侈。

[img]537575[/img]

但作为天子,身居高位,即使简单,也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他一天都没吃过热菜。首先,每道菜都需要太监长时间试毒。第二,菜的种类太多了,吃了之后头菜就凉了。

当陈总理听说康熙每天午餐只吃两个窝头和一碗炸豆腐时,他非常惊讶。他问康熙为什么。康熙说:“总理每天午餐都吃窝头。如果你吃了,我也吃。此外,你说一顿饭只花两个小钱。现在国库是空的。作为皇帝,我应该树立榜样,和人民一起吃饭。”

[img]537576[/img]

康熙这么说,陈总理就不多说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康熙每天午餐只吃两个窝头,加上一碗炸豆腐,抛弃了以前的美食。看到皇帝的生活如此简单,文武官员都感受到了圣人的善良,称康熙是人民的幸运。

就这样,康熙连续七天吃了窝窝头。按照一顿饭两块钱的计算,七天的午餐总共只有14块钱,与之前丰富华丽的午餐相比,节省的费用不是一点半。于是康熙高兴地把皇家餐厅的刘主任传来,问他最近的午餐费用是多少。

刘主任提出御膳房账单后,康熙突然生气了。他发现,在吃窝窝头的七天里,御膳房的费用并没有下降,而是增加了很多。他把账户扔给了刘主任,问他是否有人在其中造假。为什么他七天只吃窝窝头,但费用没有下降,而是增加了?

刘主任看到龙燕生气,颤抖着回答说:“虽然是窝头,但是陛下的午餐,为了安全和口味,总是不能直接去街上买。此外,世界著名的厨师聚集在皇家餐厅。为了配得上他们的名声,即使是普通的窝头,他们也必须亲自做饭,努力做到完美。”

刘主任接着说:“为了让陛下吃得舒服。皇家餐厅将在每个过程中尽最大努力。首先是原料。玉米应该从全国各地挑选。它必须是千里之外的好玉米。然后磨玉米粉的石磨是挖数千座山,严格挑选数千块磨石,最后挑选出最好的磨石。”

[img]537577[/img]

刘主任说得越多,就越有活力:“还有混合用的水。这些都是宫女早上去接的早晨露水。这些都完成后,皇家餐厅每天要做成千上万的窝头,然后从这些窝头中选出最好的两个作为陛下的午餐。再加上运输、人力等成本,这是账户上的数字。”

听了刘主任的话,康熙皇帝惊呆了下巴。他想勤俭节约,但从来没有想过他能吃这么贵的方法。如果你再这样吃下去,你迟早会吃空他不够的国库。因此,康熙终于恢复了日常饮食,直到1722年去世。

然而,这个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像康熙这样愿意和人民一起吃饭的皇帝并不多。正是这样一位明朝的君主,才能在清初保持强大,在内安天下,在外繁华强敌,创造了著名的“康乾盛世”,留下了著名的青年历史。


康熙连吃七天窝头,为什么午餐费用不降反升?康熙连吃七天窝头,为什么午餐费用不降反升?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