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朱三太子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虽然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谢幕,但明朝遗民反抗女真的力量依然存在。反抗的种子在裂缝中生长。除了明朝的后续政权,南方中国也在寻找最后的希望。来自民间的反清人也准备在明朝后裔血脉的幌子下开展反清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据明朝史料记载,崇祯皇帝一生有七个儿子。到了明末,还有三个儿子,即朱慈朗,朱慈炯,朱慈炯,朱慈炯,其中朱慈炯被称为“朱三王子”。崇祯上吊后,三个儿子都逃出了首都,消失了。同样,三位王子的下落也不明,世界各地的反清人士都打着“朱三王子”的旗号与清政府作斗争。
[img]536926[/img]
顺治八年(公元1651),明朝王室的子弟朱应龙出家为道,改名为王道真。他自称是天启东宫的王子。被陕西平京府逮捕后,他承认自己想恢复故业。虽然后来确认王道真的是王室,但清政府还是按照假朱家的后人处死了。
顺治16年(公元1659年),浙江金华府张瑾觉得民间流传着“朱三王子”,不妨冒充一下。因此,她自称“朱慈英”,是前朝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到处招摇撞骗。被河南省柘城市逮捕后,她被送往刑事部门,在监狱里被处决。
康熙十二年(1673年),杨起龙秘密潜入北京,自称“朱三太子”,与北京部分游客和八旗叛奴密谋反清复明,爆发震惊朝野的“朱三太子”案。
“朱三太子”起义层出不穷
就在杨起隆起义今年1月,平西王吴三桂正式反清,朝廷紧急动员部队围剿。杨起隆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2月21日晚,他在北京西城鼓楼西街周公直家召开秘密会议,约30多名黄旗监生郎廷枢家仆黄裁缝、正黄旗周公直家仆陈毅等,就起义相关事宜作出具体安排。
杨起隆决定称帝,改年号为“广德”,二十三日五更,“以白布裹头,红布披身为号,约在京城内外放火”。由于行为不密,周公直的一个家仆偶然听到,告诉了周公直。周公直马将此事上报郎廷枢。这是一件大事,正黄旗都统图海、祖永烈等迅速点起官兵,亲自带领前去捕获。周公直的宅院被他们包围。镶黄旗副总统纪哈里等也带领官兵前来助剿。
周公直接的仆人陈益看到自己被包围了,就放火拒捕。官兵们冲进院子,经过短暂的战斗,他们抓获了陈益等30多人,然后进行了广泛的搜索。他们共同抓获了李株等首要人员和数百人参与其中。“第一犯”杨起隆逃走了。随后,清政府在北京大肆搜捕起义者。数百人被捕,数千人被牵连,其中200多人被处决,并通缉了全国第一个邪恶的“朱三王子”杨起隆。
但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朱三太子”不但没有抓获案件,反而在福建又出现了一个“朱三太子”。这个“朱三太子”原来是福建省漳州市福龙县溪县人蔡寅,自称“朱三太子”。他在海上聚集了一些勇敢的士兵,联系了郑成功的儿子郑经,试图与郑经里合作,夺回被清政府收复的泉州。与此同时,起义军用白布包裹头部,时人称之为白头贼。由于敌我军队的悬殊,他们很快就战败了,投靠了郑经,改名为蔡文明。
[img]536927[/img]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清政府在湖南新化县逮捕了崇祯王子朱慈灿。据朱慈灿供述,他逃出北京,却在南京被福王朱由松关押,释放后落发为僧,与颓木和尚一起习佛。后来因病还俗,就在永州、宝庆地区密谋反清。康熙皇帝说,当明朝被李自成攻破时,王子还年轻,无法逃离首都。他现在怎么还活着,一定是假的。因此,康熙将其押入京城与杨起隆余党对质,结果,连杨起隆的妻子也不认识,康熙以此人为假,将其斩首。
[img]536928[/img]
朱三太子或杨起隆到底是谁,至今还没有定论,正如康熙皇帝所说:到处都是奸徒生事,总是以朱三太子的名义,指不胜屈。
也许,朱三王子是反清人士借用朱明后裔的名字进行的反清斗争,并不一定意味着崇祯的第三个儿子。至于朱三王子是杨起隆、朱慈灿还是朱慈焕,意义不大。这也表明,清初,由于满族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满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仍处于针锋相对的阶段。为了消除这一矛盾,清政府不能完全依靠武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朱三太子是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朱三太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