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1644年,大明再也看不到多事之秋了。今年,李自成进入北京,迫使崇祯上吊自杀,大明宣布灭亡。
由于明朝特殊的分封制度和两京制度,明朝另一座被废弃已久的首都南京迅速激活。藩王开始轮流扛起旗帜,抵抗八旗铁骑。
[img]538036[/img]
虽然明朝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农民起义和关外满清的困扰,但南方很少受到影响。据淮河以南的一半,南明也有数百万军队。其中,只有守卫武昌的左良玉支持了80万人。在“江北四镇”中,每个城镇都有数十万军队。@ 明军在福建、湖广等地的数量也相当可观。
即使南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数百万军队也可以消耗数十万八旗兵。即使反击失败,至少划河治疗应该没有问题,对吧?那么为什么它仍然被消灭了呢?
我们常常把南明百万军队和大清十几万八旗兵进行比较,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更不用说南明了,它是原来的大明。从卡片的角度来看,它不是关外后金可比的。然而,在这么多战争中,人们上演了几场以弱胜强的好戏,他们被耗尽了。
可以说,南明初期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唯一差点的是崇祯皇帝上吊,王子们没有活下来。如果和南宋相比,就差很多了。
[img]538037[/img]
虽然赵构不是明主,甚至是懦弱胆小的一代,但他毕竟是宋微宗的儿子。如果他换了假包,他也是唯一的儿子。他可以振作起来。
但南明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各路藩王在各种势力的支持下,纷纷登场。
然而,不得不说,这些藩王一跃登天,就忘记了当务之急是什么。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又开始了多年的党争。他们只是不想在前线与清军作战。
这还不算,关键是内斗越来越严重。这些内讧严重损失了南明的实力。通常,清军还没来,但他们自己的人先打了你。
从表面上看,我在南明有100多万军队,但说实话,这些军队并不听从一个朝廷的命令。可以说,南明并没有把抗清放在首位。
从明末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明军将领投降满清。
[img]538038[/img]
满清刚入关时,即使加上吴三桂的军队,也没有多少部队可以用于南下。然而,随着李自成的失败,一切都变了。
进入北京后,李自成派大部分军队到各地接收政权,使北方特别是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对农民军非常不满。
在此期间,满清宣布“倡先投顺者”给予高官厚爵,并为崇祯皇帝哀悼,为汉人“报复君父之仇”,并宣布废除三薪(辽薪、练薪、压薪)加派,对汉族地主非常有利,自然纷纷回归。
再加上清军一路收拢的农民军,可以说满清的势力也在一步步提升,面对南明,绝不是几万八旗兵。
当然,一场战争的胜负和一场政权的崩溃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一场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人数。
南明的军事表现确实令人担忧,但江南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清斗争给了清朝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南明能忘记党的斗争,团结一致,不是没有机会翻身,但南明的几个政府只是崇祯朝的延续,失败迟早会发生。
南明军队数量众多,为什么最终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