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乾隆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一位能力突出的皇帝。在他的领导下,清朝走上了相对较好的发展道路,人民过着更幸福的生活。
然而,对乾隆来说,他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自负”就是其中之一。他甚至掩耳盗铃,以掩盖别人比自己更强大的真实情况。
[img]535563[/img]
来访英国使团
故事发生在1792年,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马戛尔尼勋爵带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于次年9月14日在热河见到乾隆。清朝的大臣们都认为对方是“远夷慕化”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眼里,这些“野蛮人”甚至建议在中国开辟新的贸易港口,租用岛屿,派遣常驻使节。乾隆皇帝听后,自然不可能同意,拒绝,并要求对方尽快回家。今年,乾隆已经82岁了。
显然,乾隆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甚至自称是文化、武术超迈、古今的“完美老人”,不愿意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强大的局面。就这样,乾隆皇帝看到英国船只又高又快,很惊讶,不愿意宣布。
[img]535564[/img]
乾隆“掩耳盗铃”
据说乾隆皇帝打发使团离开北京后,甚至发布了一项法令,反复告诉官员严格防止英国人报复:“今天,英吉利居西洋国家第一”和“相对强大”。虽然贡使看到“我的法律制度很严格,所有的方法都在服从”,但“我们必须注意计划,预防”。
最有趣的是,乾隆的预防政策真的令人难以欣赏。首先,他对策略给予了恩惠。虽然他赶走了别人,但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祝福”这个词,这让他瘫痪了。然后,乾隆向对方展示了武力,展示了严格的“法律”(实际上是一种乏味的礼仪),以恐吓和威慑。@ 乾隆严防死守,严禁中国人为“夷人”服务,违者处死。
显然,这些政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对方”,先“哄骗”对方,让外国人“不想报复”,然后“吓唬”对方,让他们“不敢报复”,最后“水壶底部”,让外国人“不能成功”。
英国人的反应
但遗憾的是,这些策略的效果并不好。以第一个为例。事实上,马戛尔尼并不喜欢它。他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
“北京朝廷。。。你真的不明白只有几艘英国战舰才能摧毁帝国的整个海军吗?英国战舰只需要半个夏天就能摧毁中国沿海地区的所有船只,让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饿?”
[img]535565[/img]
在第二条中,当英国人看到中国落后的技术时,他们不仅没有被吓倒,而且得出结论,“中国社会已经被困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了”,“它可以很容易地登陆这里”。第三条“封锁新闻,结束联系”更无效,甚至是盗窃。
正是乾隆皇帝此时的决定,使国家陷入了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最终为未来王朝的崩溃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英国人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停滞的帝国”,除了战争,没有办法睁开眼睛看世界。
乾隆看到英国使团的先进船只后,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