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历史上真正的蜀汉。
蜀汉政权是一种先天不足的政权,但在夷陵之战中,它完全暴露了许多内部矛盾。如果没有夷陵之战,其他方面仍然会出现大问题,这是蜀汉政权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政权性质。
魏国以权臣篡位的形式实现了政权的变化。曹操是汉朝的权臣。他是汉朝高级官员的后代。虽然祖先的历史并不清白,但他确实是第二代真正的官员。他早年首次登台时是洛阳北部队长,后来逐渐晋升为汉朝首相。
曹操依托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大和丰富军事政治力量,消灭了张绣、吕布、袁术、袁绍,招募了刘聪。虽然势力如火如荼,但他自始至终都打着汉朝的旗号,始终掌握着汉朝的皇帝,以汉朝的首相为己任,并声称“奉天子以令不臣”。
[img]536880[/img]
他死后,他的继承人曹丕篡夺了汉朝的国家,建立了魏国。曹魏政权虽然篡位,但是是当地的统治阶级,汉朝的权臣。而且曹操苦心经营多年,在中国北方很受欢迎。曹丕篡汉没有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说明曹魏政权内部矛盾相对缓和。
再看孙权,依靠父兄打下的基础坐领江东,江山险固,人民依附。
孙健创业以来,经过多年的血战,孙集团夺取了江东。孙健死后,孙策继续扩大实力和领土,征服了许多分裂的地方小军阀和类似土匪的地方武装部队,如严白虎,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分裂政权。
在孙权这一代,江东士族继续努力治理和招募人才。江东士族和孙氏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董袭、甘宁等将军纷纷投靠,周瑜、鲁肃等人才也支持孙氏集团。可以说,孙三代在治理江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地方实力派。
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的蜀汉集团并非如此。
虽然刘备有汉族宗族的光环,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织摊贩。根据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他甚至不如农民。
这样的起点,自然没有资源,但他有理想有抱负,决心效仿东汉的光武帝,在乱世中复兴汉朝。
因此,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动荡岁月里,他与关羽、张飞合作,建立了从河北省流动作战的小型武装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有了一点领土。
后来刘备也注重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在徐舒、孔明、庞统等顶尖谋士的帮助下,他也留下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经过不懈的努力,刘备终于打出了一片江山,不在河北,而在西南角的四川。对于当地的宜州士族,以及刘燕和刘章统治宜州的东州集团来说,刘备的荆州集团是最新的移民。
这导致蜀汉政权处于内部整合程度低的困境中,存在荆州集团与东州集团、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荆州集团等诸多矛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蜀汉政权的存在比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更加艰难。蜀汉政权的文臣武将大多是外国人,是长期战争中吸收的精英。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阐述了这一点:
“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与四方精锐纠缠在一起的,不是一州之有;如果复数年,损失三分之二,为什么要成为敌人?”
这意味着一群精英只聚集了几十年,这些都聚集在全国不同的州和县。如果你不迅速出兵北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精英死于疾病或老年,损失超过三分之二,无法补充。你将来怎么能对抗你的敌人呢?
后来蜀汉政权人才青黄不接,出现了“蜀中没有将军,廖化为先锋”的现象,这也证实了诸葛亮的担忧。正是因为人才无法补充,刘备才急于出兵打东吴。
事实上,刘备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物,但他被《三国演义》变成了一个只会哭的善良的老人。事实上,在诸葛亮帮助刘备之前,刘备打了很多漂亮的仗。
[img]536881[/img]
成为皇帝后,刘备认为蜀汉政权的实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他也觉得紧迫的时间必须加快军事行动的步伐,否则就会有死亡的危险。此时,关云长大意失去荆州,失去了教师和土地,死亡。
刘备决定用兄弟情谊激励大家,掩盖出兵东征等真正原因——人才不足,所以他不听劝告,出兵攻打吴。根据刘备的战略,这次军事行动是先灭吴再伐魏。毕竟曹魏的实力很难动摇。最好先灭东吴,扩大实力,然后威胁胜利的余伟出兵攻打魏。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进行如此大的军事行动?内部整合程度太低,必须防止内部混乱,诸葛亮必须留在中国保持稳定。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夷陵之败暴露了蜀汉政权的致命弱点——政权内部整合程度低,人才补充严重不足。
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这个弱点。他们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共识和分歧。他们的共识是加快军事行动,永不延长岁月。不同之处在于,刘备的战略是先灭吴再伐魏,诸葛亮的战略是联合吴抗曹。
[img]536882[/img]
@ 即使没有夷陵的失败,蜀汉政权也会陷入内乱或外部进攻。蜀汉政权就像一辆无法加油的汽车,必须在油箱耗尽之前到达目的地。
刘备和诸葛亮一直在战斗,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精英在自然规律面前失去了,当地士兵不愿意为蜀汉的政权而努力工作,精英很难补充。
曹魏政权扎根于当地人民。东吴政权与当地人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可以不断补充精英人才,就像汽车可以不断加油一样。
@ 对蜀汉政权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是时间,而不是曹魏和孙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政权将逐渐衰落,夷陵之战加速了这一进程。
夷陵战争失败后,为什么蜀汉政权从此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