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流放罪一般流放在哪里?只是住在另一个地方吗?

流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惩罚,已经存在于先秦时期。当时最著名的流放是商朝权臣伊尹流放国君太甲,让他闭门思考。历史上称之为“伊尹放太甲”。流放最初只针对权贵阶层,大部分都是政治犯,后来开始针对普通人。到了唐代,流放已经成为“鞭、杖、徒、流、死”五刑之一,一直沿用于清朝。

[img]536771[/img]

在古代,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重罪。今天的人可能不明白,认为流放并不可怕,只是生活在另一个地方。古代并非如此,安土重迁的古人,即使到朝廷当大官,退休后也要回原籍养老,背井离乡是很不能接受的。此外,古代流放地点的选择是犯罪越重,流放越远。一般来说,流放到偏远落后的苦寒之地或烟雾弥漫、炎热的偏远岛屿。流放地经济落后,医疗匮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赶往流放地的路既艰难又坎坷,许多人在路上死亡。重刑犯到了流放地,要么苦役,要么充军。犯罪较轻,或者被贬官的政治犯,到了流放地可以自由生活,但也极其艰难。

古代流放地主要有哪些?以下是几个古代流放的“圣地”。

[img]536772[/img]

房陵现在是湖北省十堰市管辖的地区。大多数被流放到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权贵阶层。例如,秦灭赵时,赵王被流放到这里,汉朝犯罪的皇室亲属也被流放到这里,唐中宗李贤也被母亲武则天流放到这里。历史上,房陵有16位君主被流放,无数的贵族。

今天的两广和海南是岭南。虽然现在这个地方经济发达,但在古代却是一个落后的“蛮荒之地”。韩愈当时被流放到岭南的潮州,一到潮州就被当地的食物吓到了——天啊,这吃的是什么妖怪?不,我要回去!然后他给皇帝写了悔过书,很快就被皇帝特赦了。其实吓到韩愈的菜是牡蛎,今天是美味佳肴,但在韩愈那个时代却是大多数人从未见过的怪物。宋代有祖训“不杀文臣士大夫”,犯罪的文官大多流放。他们的主要流放地是岭南的海南岛,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海南有一个叫崖州的流放“圣地”,就在今天的三亚崖州区,距离三亚市区40-50公里,是三亚的“源头”。去三亚的时候,还特意去了崖州古城,感受到了古人的“流放”。如今,三亚是中国人蜂拥而至的旅游胜地,但在古代却是囚犯的流放地。不知古代流放在这里的文人会不会觉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明清时期东北叫满洲。清政府更喜欢把囚犯流放到满洲,这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属于军事禁区,更安全。另外,满洲人烟稀少,想跑就跑不掉。今天黑龙江海林和宁安地区的宁古塔是东北最著名的流放“圣地”。看清宫戏,经常听到官员犯罪被判“流放宁古塔”和“披甲人为奴”。假如再加一句“永不入关”,那基本上就等于判死刑了。那个地方冬天太冷了。另外,给披甲人当奴隶,就是给当地军人当奴隶,每天做苦役,两三年就可能被折磨死。许多人在去宁古塔的路上已经死了,清代文人中流传着:人们说黄泉路,如果到宁古塔,就会有十个黄泉也不怕!

流放到四川、贵州、新疆、蒙古、河北沧州的犯人也不少,都是偏远落后的地方。很多人会想:为什么被流放的犯人不逃跑?一是跑不出去,流放地偏远,周围没有人烟,跑的路上可能会饿死。此外,重刑犯流放前会在脸上刺字,跑到哪里都会被认出来。一般来说,左脸被指控刺伤,右脸被指控流放地名。最倒霉的是清朝,要刺满汉字,那张照片,想想都脸疼。假如流放地的名字比较长,那就是悲剧,比如流放到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有没有感觉到“脸痛”?


古代流放罪一般流放在哪里?只是住在另一个地方吗?古代流放罪一般流放在哪里?只是住在另一个地方吗?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