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和班布尔善的身份不同,鳌拜是外臣,班布尔善是皇室。外臣鳌拜最多是霸道的,而皇室班布尔善可以从内部分裂皇室,威胁到康熙的王位。虽然鳌拜是康熙时期的第一个巴图鲁,但当多尔根、多铎和豪格打败世界时,鳌拜有满洲勇士的名字。他最多只能算是多尔根、豪格等人的小跟班。因为鳌拜得罪了多尔根,皇太极救了鳌拜的命,鳌拜对皇太极一脉感激戴德。
[img]536594[/img]
皇太极病逝后,豪格与多尔根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争夺,当时索尼和鳌拜站了起来,坚决支持皇太极的子女继承汗位。为避免八旗内斗,多尔根和豪格各退一步,拥立孝庄之子福临为新汗王。满清皇族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决定采取三王并立辅政、两宫太后听政的制度,帮助年轻的福临。谁是三王和两宫太后?三王:多尔根、豪格、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后人)。两宫太后:皇太极皇后哲哲,福临母亲孝庄。
[img]536595[/img]
后来多尔根设计,让豪格率部征伐四川(张献忠)。四川多瘴气,对清军作战极为不利。幸运的是,豪格的手下编造了天降奇石的谎言来鼓励豪格,这使得豪格赢得了这场战争。尽管征伐张献忠之战,豪格大获全胜,但多尔根却趁着豪格不在朝的机会,做大了自己的力量,架空了豪格一方的力量。看到多尔根势大,济尔哈朗不愿意陷入党争,他选择了放权隐居。后来豪格还朝,多尔根又设计逼死了豪格,从此在朝中,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威胁到多尔根。
后来多尔根不想意外死亡,为兄弟豪格报仇的福临,这才挖掘了多尔根的坟墓。多铎、豪格、多尔根相继病逝后,只有鳌拜是清朝最好的武将。福临病逝前,福临又将鳌拜列为托孤四臣之一,鳌拜这才开始专横霸权。福临留下的四位托孤之臣有:索尼、苏克萨哈、班布尔善、鳌拜。苏克萨哈一直反对鳌拜的专权,其中索尼势力最大(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作为皇室,班布尔善应该忠于康熙,但他与鳌拜结成了联盟。
班布尔善的父亲叫塔拜,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儿子。班布尔善就是康熙的叔叔。看到鳌拜霸气十足的孝庄,并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鳌拜是外臣,即使他再霸道的专权,也改变不了爱新觉罗家族是王位正统的事实。可以说,鳌拜是孝庄故意留给孙子(康熙)的磨刀石。但是班布尔善不一样,班布尔善对康熙的威胁比鳌拜还要大。作为康熙的叔叔,班布尔善带头反对康熙,这将导致一种情况:皇室分裂(有些人支持康熙的祖父母和孙子孙女,有些人支持班布尔善)。在权臣鳌拜的帮助下,班布尔善很有可能把康熙赶下皇位。
班布尔善利用鳌拜将康熙赶下皇位,然后他为鳌拜定下谋反罪,拨乱反正,班布尔善终于可以自己坐上皇位了。福临病逝时,让班布尔善做托孤大臣,本来就是看重班布尔善皇族的身份。古代皇帝讲究制衡之道。福临认为,皇室成员班布尔善一定会支持康熙祖孙,制衡鳌拜等人。没有人想到班布尔善会隐藏自己的灾难。班布尔善与鳌拜结盟,向康熙祖孙发难,无疑辜负了福临的信任,背叛了皇室,康熙祖孙又怎能留下他呢?
康熙用布库俘获鳌拜后,只囚禁了鳌拜,这对鳌拜的威胁不大。准备亲政的康熙,需要用宽容先帝托孤之臣(鳌拜)的行为来稳定朝局,展现自己仁君的一面。但是班布尔善不一样,逼宫让班布尔善和康熙祖孙同水火,留下班布尔善等于给康熙留下了隐患。对康熙来说,降旨处死班布尔善,并不像处死鳌拜那样,有很多顾忌。班布尔善是皇室,处死他是皇帝的家庭事务。
康熙亲自去除了四位托孤之臣中的两位(鳌拜和班布尔善),这对康熙的统治是不利的。为帮助孙子(康熙)坐稳王位,孝庄提前做出妥善安排:让康熙把索尼的孙女立为皇后(赫舍里氏)。长期以来,苏克萨哈一直被鳌拜除名,鳌拜和班布尔善再次被康熙罢权处死,最终年老的索尼也病逝。四大托孤之臣的消失,使康熙亲政再也没有阻力。康熙立赫舍里氏为后,就是想利用索尼家族稳定朝局。赫舍里病逝后,康熙改立了佟佳氏,康熙此举其实是在用佟氏来制衡赫舍里氏家族,这就是康熙帝王心术的运用:平衡之道。
班布尔善的身份如何?康熙为什么很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