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大约170年前,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一般都是西域飞天。但这一时期两个朝代的飞天特征也略有不同。莫高窟北凉时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缘、本生故事画主人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环懦弱,头有圆形发髻,或佩戴或蔓延,或佩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半身半裸,腰围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术的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在造型、面容、姿势、色彩、绘画技巧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北魏最具风格的飞天是画在第254窟北壁的《尸毗王本生》故事上方的两个飞天,画在第260窟北壁后面的两个飞天。这四身飞天的突出特点是:头有圆光,戴印度五珠宝冠,脸型修长。因为变色,变成了白鼻梁,白眼圈,小字脸。上身半裸,腿部修长,大开口“U”字形。裙子飘曳,巾带飞翔,横空飞翔,四周天花飞落。虽然飞行的身体和丝带已经变色,但是丝带的晕染和线条非常清晰,飞行的姿势动态有力,姿势自由美观。
创新时期
从西魏到隋朝,大约80年。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处于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交流、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西魏时期莫高窟的飞天位置一般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有西魏时期有两种不同风格特征的飞天,一种是西域飞天,另一种是中原飞天。西域飞天继承了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最大的变化之一是,作为香间神的甘露婆,她拿起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妓乐冲出天空围栏,在天空中飞翔。两位天神融为一体,成为后来的飞天,又称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
它的代表作品,如第249窟西壁佛龛上方的四体伎乐飞天中原飞天,是东阳王荣在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风格在莫高窟创造的新飞天。这种飞行天空是中国道教飞行仙女与印度教飞行天空的融合:中国道教飞行仙女失去了翅膀、裸露的上半身、颈部项链、腰围裙、肩带;印度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王冠,戴着发髻和王冠。人物形象宣传是中原的“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细颈长,额宽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翘起,微笑。
[img]535336[/img]
它最具代表性的是282洞南壁上层的12个飞行天空。这12个飞行天空,头束双髻,上半身裸露,腰部长裙,肩带,身材苗条,大开口横弓形,逆风飞行,分别演奏腰鼓、板、长笛、长笛、长笛、芦笙、琵琶、阮弦、竖琴等乐器。周围的天花旋转,云漂浮,衬托着飞行的风,轻如燕子,互相照顾,自由快乐,漫游太空。
北周是鲜卑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虽然统治时期短,但莫高窟建立了许多洞穴。鲜卑统治者崇信佛教,对西域有很好的了解。因此,莫高窟再次出现了西域飞天。这种新的飞天有龟兹、克孜尔等石窟飞天的风格。脸圆,身体强壮,腿短,头圆,戴印度宝冠,上半身裸露,丰胸圆脐,腰围长裙,肩围巾带。最突出的是面部和身体采用凹凸晕染法。现在,由于颜色的变化,有五种白色:白棱、白鼻梁、白眼眶、白下巴。飞行姿势变成敞口“飞行姿势变成敞口”U字形,身材短壮,动态朴素,几乎又回到了莫高窟北凉时期飞天的绘画风格特征。但形象却比北凉时期丰富得多,出现了许多伎乐飞天。
北周最具风格的飞天是第290窟和第428窟的飞天。这两个洞穴中的飞天。身材强壮,脸圆,头圆,戴印度宝冠,五官五白,上身裸露,腰长裙,肩围巾带,身体凹凸有光泽。现在因为变色,丰乳圆脐更加突出。
第428窟的招乐天飞造型丰富,要么弹琵琶,要么弹竖琴,要么吹横笛,要么打腰鼓,形象生动,姿态优美。尤其是南壁西侧的飞天,双手捧着竖笛,双脚踢着紫金冠,长带从身下飘落,周围的天花落下。它的飞行姿势像一只轻快的燕子一样俯冲而下。隋朝是莫高窟绘画飞天最多的时代,也是莫高窟飞天种类最多、姿态最丰富的时代。
[img]535337[/img]
隋朝的飞天除了画在北朝的飞天位置外,还主要画在洞顶藻井、洞内上层和西壁佛龛的内外两侧。隋朝的飞天风格可以概括为四种不同。区域特征不同。隋代洞穴中,既有西域飞天,也有中原飞天,更多的是中西合璧飞天。
脸型不同,脸型丰圆,也有帅气;身材强壮修长。但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中,腰部柔软,外形优雅。衣服不一样,有的上半身半裸,有的像章支;有的穿无袖短裙,有的穿宽袖长裙;有的戴着宝冠,有的戴着发髻,有的像秃头僧人一样飞翔。飞行姿势不同,包括上飞、下飞、顺风、逆风、单飞、群飞,但飞行姿势不再是“U“字形,身体更自由伸展。总的来说,隋代飞天正处于交流、融合、探索、创新的时期。总体趋势是朝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为唐代飞天的完全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隋朝最具风格的飞天,是第427窟和第404窟的飞天。隋代大型洞穴之一是第四十二七窟。也是隋代画飞天最多的洞窟,沿天宫栏墙上飞天绕窟一周,共108人。这108身飞天,都戴着宝冠,上身半裸,项饰璎珞,手带环链,腰系长裙,肩围彩带,多有西域飞天的形状,服饰的遗风。虽然肤色变黑了,但形象还是很清晰的。有的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花盘,有的手持散花,有的手持竖琴、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朝一个方向飞翔。姿势多样,姿势轻盈,长裙飘曳,丝带飞舞,迎风舒卷。
飞天四周,流云飘飞,落花飞旋,动感强烈,充满活力。第404洞穴是隋代中后期的一个中型洞穴。洞穴四壁沿天宫栏墙画,栏墙上飞天绕洞一周。就像第427窟的飞行一样,姿势各不相同,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花盘,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持各种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逆风飞翔,姿势轻盈优美。然而,珠宝和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头部没有圆光,没有宝冠,有些桃子仙人包,有些双环仙人包,有些仙人包,脸蛋形状,眉毛清澈,身材苗条,衣服柔软,毛巾宽长。服饰、面容、身姿如唐初飞天,已完全中国化。
敦煌的飞天起源于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西方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