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中,能臣干吏如星光灿烂,他们的伟大成就,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变迁的时代。
在这群风景无限的古牛中,北宋的丁谓是一个不同的历史形象。据史料记载,虽然丁谓为北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鉴于他坑寇准的黑人历史,世界仍然把他贴上了最好的奸臣的标签。
那么,集最好奸臣与能臣干吏于一体的丁谓,究竟是怎么坑寇准的呢?他对北宋王朝做出了什么贡献?
[img]535213[/img]
一、溜须寇准
丁谓与寇准的恩怨,要从宴会开始。
据《宋史》记载,丁谓和寇准原本是最好的朋友。寇准非常欣赏丁谓,丁谓也没有忘记寇准的旧恩。寇准被贬后,寇准被热情邀请回京为相,他愿意做寇准的副手。
可以合理地说,丁谓与寇准的友谊本该成为历史故事,可惜中书省的一场宴会,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img]535214[/img]
当时寇准正在吃饭,不小心把汤溅到胡子上。丁谓看到后,立即跑过去帮寇准擦胡子。
对丁谓来说,这一举动只是朋友之间的一点帮助,但在刚直不阿的寇准眼里,这一举动变成了阿谀奉承。
于是,寇准当场严厉批评丁谓说:“你是副丞相,却来给老板溜胡子,真的是什么样子?”一句话让丁谓成了官场笑话。
此后,丁谓与寇准反目成仇。为了报复寇准,丁谓挖空心思寻找寇准的错误,终于找到了诬陷寇准谋反的机会,将寇准远充军到海康(今广东雷州)。
然而,陷害寇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丁谓生气,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丁谓洗不掉的黑人历史,使丁谓永远背负着“最好的奸臣”的坏名声。
二、编《会计录》
著名的丁谓也许不会想到,一辈子吸收财富的他竟能在财务管理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据史料记载,北宋第一部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会计记录是丁谓主持编撰的。在这本会计记录中,丁谓充分记录了国家收入支出的详细数据和相关官员的分析。
丁宇主持编制的《会计记录》,参考文献众多,编制项目庞大。编制内容全面,一问世,就成为北宋财政的重要参考资料。从那时起,北宋终于实现了国家财政的数字化管理,使财务管理完全透明。
正是有了丁谓编制的《会计记录》,后人才能充分了解宋真宗时期的经济状况。难怪有人评论说,会计记录是“节约资金的必要性和必要的会计书籍”。
同时,丁谓的《会计记录》也在指导和借鉴后来各种版本的《会计记录》中发挥了作用,至今仍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珍贵历史资料。如此巨大的代代相传,也是丁谓对北宋王朝的特殊贡献。
三、茶法改革
丁谓的茶法改革除了编制《会计录》外,也是北宋财政史上耀眼的辉煌。
北宋时期,饮茶之风日益繁荣,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有一段时间,“士大夫是民用的,等于米和盐,一天也不能没有”。
鉴于茶叶的重要地位,北宋政府越来越重视茶叶税的征收。然而,随着宋夏战争和宋辽战争的爆发,北宋政府迫切需要茶利来购买军事需求。因此,北宋政府不得不以高加饶的虚假估计吸引茶商进行交易。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时的迫切需要,但却造成了茶利大量流失的后患。战争稍有缓解后,如何解决政府财政损失成为北宋君臣面临的难题。
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丁谓等人的呼吁下,决定进行茶法改革,并任命丁谓一党成员主持改革,以改善北宋政府的财务状况。
经过一番准备,丁宇等人一口气颁布了六项新法,即限制加饶金额、中央派提点官加强现场管理、茶税统一交给京师、商人以新旧引对带折纳、逾期贴纳法低价收购旧交引、分等收购等。
这六条建议,如一记重拳,瞬间降低了茶利虚估,改善了茶叶销售制度,为北宋财政注入了强心剂。
茶法改革后,沿边的虚估从过去的7开始:1降到了2:1.大大提高了北宋政府的茶利收入,使北宋政府有了财政造血的大渠道。
为北宋做出如此突出贡献的人,是奸臣丁谓,也是能臣丁谓,可见忠奸之间并非非黑即白,人臣的好坏,都是为君者用人之道。
集奸臣和能臣于一身的丁谓是什么样的人?